排名不分先後。(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7月16日放榜,16人至少考獲6科5**並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成為「狀元」,數量屬歷年最多,當中一人核心科兼4個選修科、數學延伸部分皆奪5**,屬2018年後首見。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終極狀元王海博計劃留港讀醫 學習方法是堅持多做真題

(記者 蔡學怡)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的王海博同學成為今年中學文憑試DSE的「終極狀元」,其優異成績引發關注,他在中文、英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M1/M2)及四科選修科中,全部考獲5**佳績。

王海博3歲從內地來港生活,自幼接受香港教育體系培養,其父親任職工程師,母親曾為教師。被問及未來規劃,他指現階段未考慮到內地升學或就業,他計劃留港攻讀醫科,志願是成為醫生,「香港醫療人手短缺,希望以此回饋社會」。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鄧顯紀念中學跨境生王苑廷成女狀元 盼留港升讀醫科

(記者 蕭景源)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繼2015年首誕一名狀元後,相隔10年再出一名女狀元;跨境學生王苑廷考獲6科5**的佳績、M1考獲5*,首選報讀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王苑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希望入中大讀醫科,因為覺得可以幫到別人,人生的意義會大一點,「之前已經想好,如果沒有這個成績的話,還是會讀與醫療相關或是跟科學相關的東西。」王苑廷說,自己生長於一個普通家庭,爸爸是工程師、媽媽專業是會計,還有一個在內地讀書的姐姐。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皇仁超級狀元濮愷俊冀通過創新提升醫療效率

超級狀元濮愷俊取得6科5**,包括中英數、生物、化學及物理科,另數學延伸單元亦獲5**,共得到14顆星。打算選讀醫科做醫生的他指,目前在中大與港大之間做選擇,希望以技術和品格幫助他人,未來亦想通過創新提升醫療效率。他續指,備考時注重勞逸結合,每日學習約4至-6小時,亦通過參與課外科學活動鞏固課內知識,並善用AI工具輔助自身學習。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馮乙翹冀赴英讀環保 冀未來返港工作解決環境問題

狀元馮乙翹於3科主科、3科選修科取得5**佳績,及在M1考取5*的成績。她計劃申請獎學金,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環保、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學」,冀未來返港工作,解決環境問題。

馮乙翹對環保相關專業的興趣源於電影《星際啟示錄》啟發,其中地球壞境被嚴重破壞、人類不得已移居其他星球的情節令她觸動。她表示:「電影透過一位老人的採訪展現過去地球的美麗與現在的衰敗,這給我帶來很大震撼,讓我擔心未來是否也會面臨同樣的情況。而且現在氣候環境變化嚴重,香港冬天消失、夏天變熱,影響到很多人。」她又指,自己選擇的生物、經濟及地理三科令自己更關注環境保育、政策與經濟影響的關聯,因而選擇了跨學科專業升學。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女拔萃黃穎妍獲超級狀元擬讀醫 父親當年亦是會考狀元

拔萃女書院有一名女超級狀元黃穎妍取得7科5**,包括中、英、數,三個選修科物理、化學及生物,數學延伸部分亦取得5**,並且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她的父親當年亦是會考狀元黃偉強。

黃穎妍笑言自己小一至小未曾考過全級第一名,對於自己榮膺「超級狀元」感到十分驚訝。父親黃偉強為1992年10A狀元,現時任職互聯網行業,但是他未有為女兒分享考試經歷,「我經常問佢有冇嘢唔明,但佢都唔洗問我,但佢好獨立,同埋佢問我,我好多時都要搵Deepseek、chat GDP 幫手。」至於母親黃太從事律師行業,直言「我係負責整煮嘢食支持佢。」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董玉娣中學黃泓智成7科**超級狀元 全班拍掌祝賀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誕生7科5**超級狀元,超級狀元黃泓智今早在班房領取成績單一刻,全班同學熱烈掌聲祝賀。

超級狀元黃泓智的志願是報讀中大醫科,之後可以入公立醫院,幫助更多和他一樣出自基層的人。泓智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獲得7科5**的成績完全是出乎意料。其父黃曉宇指,對於泓智的教育方式,在學業上是讓他自由發揮。他續指,夫妻二人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主要是以鼓勵為主,尊重他的興趣和選擇,「他的成績一直都在穩步提升,我們也只是鼓勵他放鬆心態去學習,努力過後的結果就已經很好了。」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民生書院狀元李政:愛貓離世 萌想做獸醫救治小動物

九龍城民生書院李政成為今屆狀元,他考獲6科5**、1科5*,中英數學、生物、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均取得5**,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M2)取得5*;另報考丙類學科的日文 N2級能力試驗考獲合格成績。他直言對數學M2只取得5*成績「有些可惜」。

喜歡小動物的李政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由於童年時因飼養的貓咪病逝及飼養烏龜等經歷,萌生對動物的深厚情感及救治動物的想法,加上自己長大後希望從事醫學工作,故以獸醫作為志向,正是結合個人興趣與職業規劃。他打算修讀城市大學的獸醫學學士課程。

迦密柏雨超級狀元何恩程:未定留港讀醫或牛津讀數

大埔迦密柏雨中學首次誕生DSE狀元,何恩程以生物、物理、化學及M2(延伸數學)獲得7科五星星,成為「超級狀元」。她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收到成績一刻都好驚喜,「好開心,好榮幸能成為學校的第一個DSE超級狀元,亦希望自己不是最後一個。」她指,打算揀選升讀本港兩大醫學院醫科,又或到英國牛津大學讀數學,現時仍有很多因素在考慮中。

對兩者升學的方向大不同,恩程指,對自己來說是有共同點的,就是去解決問題,「讀數學,可以解決數學問題,做研究或新理論;而做醫生就可以幫助病人解決健康問題,同樣都可獲得成就感。」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英皇書院口琴才子容卓言成超級狀元 計劃留港讀醫

英皇書院學生容卓言成為「超級狀元」之一,於中文、數學、英文、化學、生物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中取得5**成績,計劃留港攻讀醫科,冀用醫學知識幫助大眾,解決健康問題。

課業學習之餘,容卓言亦對口琴有濃厚興趣,自中一開始學習口琴,是學校口琴隊代表。他曾赴韓國參加首爾國際口琴節,亦參加過校際音樂節等。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超級狀元黃柏熹立志留港讀醫 回饋家人社會

華英中學學生黃柏熹成為今屆文憑試的「超級狀元」之一,於中文、英文、數學(M1/M2)、生物、化學及物理六科均考獲5**佳績。他計劃留港升讀醫科,盼日後回饋家人及社會。

黃柏熹表示,家中近日有親人健康出現問題,令他更堅定從醫志向。他坦言備考期間並不辛苦,因從小習慣提前學習,例如小學時已涉獵中學課程,中學階段亦提早掌握高中內容。他分享溫書秘訣表示,會事先制定計劃,例如溫習內容和進度等,靠自律完成目標。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喇沙陳博軒獲超級狀元 座右銘是李小龍的「Be water」

喇沙書院的陳博軒同學在文憑試中表現卓越,除了4科必修科目外,於物理、化學、生物及M2等七科取得5**佳績。面對這份殊榮,他坦言感到意外:「非常驚喜。」他謙虛表示小學至初中成績僅屬中上,高中選修適合科目後,投入更多心思才逐步提升。他又稱,自己從小學到初中階段的成績僅屬中上水平,直到高中選修適合的科目後,才透過加倍努力逐步提升學業表現。

談及讀書心得,陳博軒認為關鍵在於透徹理解課程內容。他強調在備課階段就要完全掌握知識要點,這樣在溫習或應考時才能清楚辨識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作出針對性的改進。回憶備考時光,最令他難忘的是與同學們並肩作戰的點滴:「要做好多卷,當時有好大壓力,但係我選擇跟同學同埋師兄去溝通。如果冇佢地支持,可能做完會很辛苦,捱唔到落去。」

聖保羅男女中學誕3超級狀元2榜眼

超級狀元黄嘉揚考慮海外升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超級狀元黄嘉揚現正考慮海外升學,他表示希望升大學後能不只抱著讀書考試的心態,勇於探索不同領域,實現「努力學習,盡情玩樂」的目標。問及海外升學考慮,他又指香港是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考慮海外升學主要是為學術與見聞,並無移民打算,亦計劃返港就業。

超級狀元龔炘朗將赴劍橋大學修讀商科

聖保羅男女中學超級狀元龔炘朗即將赴劍橋大學修讀商科,他指看到成績後覺得不可置信,很高興之前的努力有所回報。他表示,自己對音樂很感興趣,溫習遇到困難或灰心時,聽音樂能幫助舒緩壓力,現在能放下學業壓力,重拾興趣。

超級狀元鄭曣載期望探索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聖保羅男女中學超級狀元鄭曣載父親為韓國人,母親為香港人,自己在港出生。他修讀物理、化學、生物及數學延伸部分M2,計劃入讀中大醫學院,將來或從事臨床或醫學研究工作,並期望探索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以幫助病人更快康復。對於香港科技大學近日申請設立本港第三所醫學院,他起初擔心會分薄港大及中大醫學院師資,影響平均教學質素,但進一步考慮到本港醫療人手短缺,認為新學院若能吸納外地教授,有助紓緩醫療壓力,態度由保留轉為支持。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協恩女狀元何韋瑩指之後會睡覺和好好休息

協恩中學的何韋瑩在3個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生物、化學、物理奪得5**佳績,成為其中一位狀元。她坦言成績稍遜預期,但仍為成為狀元感到高興,笑言自己稍後不會慶祝,而是會睡覺和好好休息。

何韋瑩透露,自己準備報讀中大醫科,並留港發展,日後投身醫療界回報社會。她透露,自己從小對醫療很有興趣, 並憧憬任職中醫的母親,「媽媽佢淨係收藥費、唔收診金,我想成為好似佢啲咁嘅人」。

被問及溫習時有無壓力,她表示「一定有壓力」,但自身信仰和校方的支持,讓她能捱過龐大的應考壓力。「成功係一點點積累,」她寄語來年考生,考試不是一場孤單的戰鬥,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找到有相同抱負的同學,一同互相鼓勵、互相扶持。

(文匯報新媒體製作)

張祝珊中學狀元邱博恩 冀向環保方面發展

位於東區的張祝珊英文中學於今年誕生一名中學文憑試(DSE)狀元邱博恩。他考獲6科5** ,以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在中文、英文、數學、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獲5星星,數學延伸部分(M2)則獲第5級,他對自己的整體成績表示欣喜和滿意,惟對於數學延伸部分未能考獲5**,直言「有少許失望」。

邱博恩表示,未來打算就讀劍橋大學的自然科學(物理)課程,認為劍橋大學的小班教學模式較佳,可與教授有更多交流。他計劃在大學畢業後於香港從事科研,「始終在香港出世、長大」,對此地有深厚感情。他並期望希望投身科技研究領域,例如太陽能發展,以所學知識貢獻社會,應對全球暖化挑戰。

在備考期間,邱博恩指自己成績一向都在上游位置,在中四、五開始發力溫習,備試期間也與來自不同學校的朋友組團溫書,互相扶持鼓勵。他透露,平日亦有參與課外活動和到教會,不會讓溫習佔據全部時間,以免自己吃不消。除了學術成就,他也熱愛音樂,日常會彈結他及唱歌。他深信興趣與學業能並行發展。

責任編輯: 張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