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平理
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近日發布的2026年全球最佳留學城市排名中,香港以全球第17位的成績重返前20名,較去年躍升5位。這一成績彰顯了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顯著進步,突顯了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在打造「國際教育樞紐」戰略中的階段性成果。如何在現有優勢基礎上進一步擦亮教育「金字招牌」,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命題。
香港此次排名進步,得益於多個核心指標的全面提升。首先,大學排名指標躍升至全球第七,九所上榜院校中五所躋身全球前70強,香港大學更逼近全球前十。這一成績直接反映了香港高等教育體系的學術實力與國際認可度。其次,學生組成指標大幅進步8位至全球第47位,顯示香港在吸引非本地生、構建多元化學生群體方面成效顯著。此外,城市嚮往度指標首次進入全球前30名,表明香港在安全、廉潔、旅遊吸引力等軟實力維度上獲得國際學生認可。
特區政府近年推廣「留學香港」品牌的努力和工作功不可沒。通過增加獎學金名額、優化簽證政策、推動產學研合作等措施,香港成功吸引了來自東南亞、歐美等地的優質學生。與此同時,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學生宿舍建設,緩解了住宿資源緊張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留學體驗。
儘管整體排名進步顯著,但香港在可負擔性指標上僅位列全球第85位,雖較去年提升17位,仍遠低於其他亞洲競爭對手。高昂的學費、租金及生活成本,成為制約香港吸引國際學生的主要障礙。例如,香港大學非本地生年均學費約18萬港元,加上住宿與生活開支,年度總費用可能超過30萬港元,遠高於周邊其他城市。
面對全球人才競爭,香港需擴大非本地生規模,優化成本結構,提升留學性價比。同時要加強產學研融合,留住人才紅利,以開放的姿態、務實的政策,書寫教育與經濟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