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當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上半年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生產需求穩定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新動能成長壯大,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運行呈現包括「穩」的態勢持續、「新」的動能累積等在內的4大特點。尤其,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是增長的主動力。展望下半年,他表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有支撐。

數據顯示,上半年工業生產較快增長,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勢良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分產品看,3D打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1%、36.2%、35.6%。服務業增長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進」步伐堅定 「新」動能累積
談及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盛來運認為,一是「穩」的態勢持續。上半年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個百分點,穩中有升;調查失業率總體平穩,今年以來,月度調查失業率基本在5.0%—5.4%區間波動;物價低位運行,基本平穩;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貨物貿易進出口創同期新高,外匯儲備維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從以上四大宏觀指標看,經濟運行 『穩』的主基調沒有變。」
二是「進」的步伐堅定。保持經濟穩定運行的同時,各個地方堅定不移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三是「新」的動能累積。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2024年「三新」(指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8%左右,新動能在積聚。四是「暢」的循環改善。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是增長的主動力。
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商品零售額增長5.1%,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的佔比在提升。此外,假日消費拉動作用增強。上半年,「春節」、「五一」、「端午」三個節日的外出人數創新高。相關的文體休閒、交通出行服務消費都保持兩位數增長。「大家在解決溫飽以後,更注重發展和享受型消費。」盛來運說,上半年,體育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2.2%,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增長11.3%。
「中國遊」「中國購」續升溫
同時,綠色消費漸成新風尚。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智能家電消費增長仍然較快。「中國遊」「中國購」持續升溫,尤其是免簽「朋友圈」擴大以後,來中國旅遊的遊客更多,也帶動了國內消費。「五一」、「端午」假期,適用免簽政策入境的外國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2.7%、59.4%。新的消費模式和業態層出不窮。悅己消費、情緒消費,新的個性化、多元化消費方興未艾。
盛來運說,上半年的影響因素、消費態勢在下半年會得以持續。另外,消費政策還會繼續加力。據有關方面宣布,下半年刺激消費補貼政策已經在陸續出台,各地也會繼續出台相關措施促消費。
盛來運說,中國現在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人均GDP連續兩年穩定在1.3萬美元以上。這個階段正是消費升級的關鍵時期,文化旅遊、醫療健康、養老消費空間廣闊,中國有14億多人口,市場規模優勢非常明顯。而且,與發達國家的消費水平差距就是成長空間,中國未來的消費成長性非常好。「對下半年的消費,我們仍然充滿樂觀預期。」
下半年經濟保穩增有支撐
展望下半年,盛來運認為,儘管外部環境還有不少不確定性,內部結構調整的壓力較大,但綜合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是有支撐的。首先,上半年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和成效,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此外,從生產看,服務業經過多年轉型後,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提升。三次產業中,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59.1%,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60%。從需求看,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主動力。從出口看,中國實行多元化對外開放,構建多元化貿易格局,對單一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已降到個位數。從新動能發展看,新動能繼續成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專家解讀】政策支持彈藥足 擴大消費有基礎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消費之所以能成為拉動上半年GDP的主要動力,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消費者有能力擴大購買,尤其是國家也在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上積極作為,讓人們更有消費的底氣;二是政府推出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等措施,更好地幫助消費者降低消費成本、改善了消費的體驗環境;三是消費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非常看重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願意花更大的力氣研究、投入中國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周密提到,中國在拉動消費上釋放了非常明確的信號,從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的全國兩會,都將「促進消費」放到了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中。其次,中國通過一系列的穩定且可持續的政策,包括發行中長期國債等,釋放了足夠的資金支持,隨着「兩重」、「兩新」的推進,使得消費更有條件、有基礎去擴大。此外,周密指出,各地方政府也都在積極響應,利用節假日推出一些特色領域產品,比如淄博的燒烤、哈爾濱的冰雪世界、「村超」(鄉村足球超級聯賽)等,在利用自身優勢的同時,讓消費者不僅能得到新的消費體驗,更有情緒價值和服務價值的享受。
展望下半年消費形勢,周密提醒,下半年還有像「雙十一」購物節等一些活動,加上促消費政策仍將持續發力,在此基礎上,下半年中國的消費仍然有望保持穩定,這對於生產者而言有着非常積極且重要的意義。他還提到,最近電商掀起的「外賣大戰」,也表明中國已經開始在細分市場領域展開企業競爭,本質上也將給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激發更多潛在的消費需求,促進消費發展。
消費需求或進一步釋放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對香港文匯報表示,接下來消費需求可能進一步釋放。三季度將繼續落實「兩新」政策,加大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各地政府將繼續穩步擴大服務消費供給能力,進一步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促進首發經濟。政府還將繼續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通過財政撥款,提高退休人員、困難居民的保障性收入。預計三季度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約5.5%,增速較上半年擴大0.5個百分點。
中國研發GDP佔比已超歐盟水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5日表示,上半年,新質生產力繼續加快培育和成長。其中,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進入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加快發展,數據也是生產要素,各個地方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左右,該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是比較高的。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重要着力點。」盛來運指出,上半年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各地繼續加大創新投入,中國現在研發(R&D經費投入)佔GDP比重接近2.7%,已經超過歐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一批創新成果在湧現,據相關部門統計,1—5月份,中國有效發明專利申請量接近500萬件,增長12.8%。另外,一批創新成果引起世界廣泛關注。今年以來,從DeepSeek大模型到機器人馬拉松賽,從航空航天到無人駕駛,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新三樣」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此外,新興產業茁壯成長。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1—5月份,規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接近10%,上述創新成果和產業融合帶動了高技術產業發展。
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為代表的「新三樣」都屬綠色產業,上半年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像新能源汽車,上半年增長超過30%,鋰電池增長達53.3%。
此外,產業改造升級加快。今年以來,各地繼續實行傳統產業更新改造,尤其是在國家「兩重」「兩新」政策支持下,改造步伐加快,大家都在積極對接「互聯網+」「AI+」「數字+」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房地產措施成效明顯 趨向止跌回穩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5日表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因城施策」出台相關措施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從統計數據來看,相關政策措施成效明顯,上半年房地產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上還朝着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

首先,市場交易量有所改善,商品房銷售降幅同比收窄。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5%,比去年同期收窄15.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收窄9.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下降5.5%,比去年同期收窄19.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收窄11.6個百分點。
第二,市場價格降幅整體收窄,部分城市有所上漲。6月份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上海上漲6.0%,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4.1%、5.1%和2.5%。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3.0%和4.6%,降幅分別收窄0.5個和0.3個百分點。「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雖然有所波動,但同比降幅都比去年同期在收窄。」盛來運說。
此外,房地產市場資金來源有所改善。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收窄10.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同比增長0.6%,去年國內貸款下降6%左右。去庫存也取得了積極成效。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5月末減少了479萬平方米,連續4個月減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