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7月14日)宣布軍援烏克蘭的新計劃,同時威脅對俄羅斯及其貿易夥伴嚴厲制裁,顯示他對俄烏衝突立場大轉變。然而計劃不少關鍵細節未明,特朗普能否貫徹始終也成疑問。
《紐約時報》指出,特朗普揚言若俄總統普京不同意50天內與烏達成停火協議,將對俄國及其貿易夥伴實施100%關稅。但專家普遍質疑這項威脅的可信度,認為美國對來自俄的進口貨品徵收關稅,不會對俄經濟造成實質影響。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資料,去年美國僅從俄進口價值約30億美元(約235億港元)貨品,其中許多屬不可或缺,包括化肥、鋼鐵及美國核反應爐所需的鈾。特朗普是否打算限制這類貿易尚不明朗。而美國的對俄出口也僅剩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
《紐時》另一篇分析認為對特朗普而言,決定出售更多武器給烏及威脅對俄能源出口制裁,標誌着他在白繞一大圈後,終究背離上任之初的路線。但以過去數月的表現為依據,外界還是有理由懷疑他是否真會堅持撐烏到底。即使特朗普是在橢圓形辦公室且北約秘書長呂特同坐一旁時發表挺烏聲明,也不難看出除非最終達成和平協議,否則特朗普採取的做法,似乎是為讓自己與俄烏衝突保持至少一定距離。透過讓歐洲國家出錢並交付武器給烏,特朗普可能希望自己不被視為衝突的直接參與者。
深知會激怒基本盤
特朗普也未有支持美國國會通過新的援烏方案,他知道這會激怒自己的基本盤,也與支持者要求終止沒完沒了的援烏背道而馳。他亦沒有施壓歐洲沒收2022年俄烏衝突後,俄國被凍結在西方金融機構的3,000億美元(約2.3萬億港元)資產。
《紐時》指出,如今特朗普似乎是出於個人意氣而撐烏。連俄方也懷疑特朗普能強硬多久。俄資深議員科薩切夫指出,從現在到50天期限屆滿的9月初之間,特朗普可能又會改變主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