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張仕珍 西安報道)唐朝閻立本的《職貢圖》、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清朝冷枚的《簪花仕女圖》……當歷史的筆觸在時光長河中揮毫潑墨,一幅幅經典畫作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華夏文明的藝術天空。近日,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陝西特展在西安美術館開幕,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藝術盛宴,引領人們穿越千年,與歷代繪畫大師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千卷丹青映盛世
據了解,「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一項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2005年以來,在各級領導和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了先秦漢唐、宋、元、明、清五部繪畫斷代全集,共60卷226冊圖書,已成為迄今為止全世界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古代繪畫圖像文獻集成,具有歷史學、美術學研究與傳播價值。

此次「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陝西特展匯聚了中國歷代繪畫的經典之作,共計展出千餘件歷代瑰寶,從先秦漢唐的古朴神韻到明清時期的筆墨風華,它們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訴說着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人文精神與審美追求,為公眾打開了一扇回望千年繪畫藝術長河的窗口。

走進「千古丹青 寰宇共寶」展區,彷彿踏入了一條歷史的畫廊。「漢唐氣象」部分,先秦漢唐繪畫展品氣勢雄渾,充滿張力。人物畫栩栩如生,生動地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百態與精神世界;山水、花鳥畫彰顯獨特的藝術魅力,折射出那個時代人們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
「宋韻無盡」展區則瀰漫着一種詩意與典雅的氣息。宋代繪畫注重意境營造,追求「氣韻生動」,山水畫中,或峰巒疊嶂,或水波浩渺,畫家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大自然的神韻,讓觀者彷彿置身於山水之間,領略到「方寸間見天地」的深遠意境;人物畫則取材廣泛,刻畫入微,展現了宋代豐富的社會生活與人文關懷;花鳥畫工麗與野逸兼具,技法體系完備,反映出宋人對生活細節的敏銳觀察與審美情趣。
元明清時期的展品同樣精彩紛呈。元代繪畫強調「尚意趣、精筆墨、饒士氣」,畫家們借書畫表達內心的情感與志向,展品中書法與繪畫相互融合,筆墨間盡顯文人氣質;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名家輩出,既有繼承傳統的工整細膩之作,也有大膽創新的寫意豪放之筆;清代繪畫在傳承前代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個性表達,一些作品還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呈現出中西融合的獨特風格。
三秦厚土繪華章
此次「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陝西特展的一大亮點,是特別推出了體現陝西地域和陝西籍畫家的重要作品。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其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澱,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這片承載着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土地,亦孕育了無數傑出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具有高超的藝術水準,更融入了陝西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成為此次展覽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這裏,觀眾可以看到描繪陝西壯麗山川的山水畫,畫家們用筆墨勾勒出秦嶺的雄偉、黃河的磅礴,展現出陝西大地的雄渾之美;還有反映陝西民俗風情的人物畫,生動地刻畫了陝西人民的生活場景、傳統節日和民間藝術,讓人們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濃郁的生活氣息與人文情懷。
古今對話續新篇
此次展覽同時呈現了一批從「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汲取靈感而創作的西安美術學院師生作品。這些作品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以多樣視角與藝術手段演繹中國審美精神與文化志趣,開啟了一場深度的文化尋根之旅。
記者在展廳中看到,現代藝術家們運用新的材料、技法和表現形式,對傳統繪畫元素進行創新與重構。他們或從古代繪畫的題材中獲取靈感,創作出具有當代意義的作品;或借鑒傳統繪畫的筆墨技法,表達對現代生活的感悟與思考。這些作品既保留了傳統繪畫的韻味,又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讓古老的繪畫藝術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