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位名師名家授課。(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馮雷)豫韻新聲傳薪火,守正創新踐初心。中國戲曲學院、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聯合舉辦的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國戲進修班在北京結業。業內專家認為,這次進修班是一次牢記囑託、勇擔使命的合作實踐,是一次名師傾囊、弟子篤行的淬鍊之旅,是一次雙向奔赴、共建共享的生動案例,開創戲劇界名師帶徒與院校結合、共同提升和升華的新路子,其經驗值得全國借鑒。

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李樹建。(受訪者供圖)

此次進修的33名李樹建弟子,大多來自基層院團、民營院團和新文藝群體,長期扎根基層、活躍民間、服務人民,是戲曲藝術的堅守者、傳承者和傳播者。本次進修班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統性全方位教學方式,教學團隊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主任姚志強領銜的學院派名師為主,李樹建及多位資深藝術家、學者授課。在課程設計上,既有唱念做打的精研錘煉,更增設戲曲傳播學、新媒體運營等前沿內容,旨在全方位提升學員適應新時代的綜合能力。

在為期一個月的線下教學中,二十多位名師名家授課。學員們累計完成二百多課時的各類專業課程學習,觀摩研討十多場,人均撰寫學習日誌兩萬餘字,收穫頗豐。郝曉亮、戴景超、韓中亞、董勝利、李鵬飛等學員均表示,通過這一個月的系統性學習,學到了知識、豐富了學識、增長了見識,實現了「唱念做打」的全面提升,「手眼身法步」的規範重塑,不僅提升了表演技能,更通過理論講座與劇目觀摩,拓寬了藝術視野、獲得了先進理念、更新了發展觀念、堅定了人生信念、增強了文化自信。

7月13日晚,「豫韻新聲傳薪火 守正創新踐初心」教學匯報演出在北京湖廣會館開唱,進修班學員與李樹建聯袂呈現19個精彩劇目,用一場高光匯報演出展現學習成果。匯報演出中,多劇種戲曲聯唱匯聚大弦戲、道情、曲劇等;《程嬰救孤》《清風亭上》等經典選段展現豫劇厚重底蘊。

教學匯報演出在北京湖廣會館開唱。(受訪者供圖)

以前,河南曾以「劇種」為戰略方案,與中國戲曲學院辦過豫劇班、曲劇班、越調班。而這一次,是以藝術家的弟子為核心,開創全國戲劇界名師帶徒與院校結合、共同提升和升華的新路子。7月13日,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國戲進修班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說,幾十年來,李樹建一心幹事而且乾成了很多大事,他在豫劇事業的發展和豫劇人才的培養上,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此次進修班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又闖出一條新路。

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國戲進修班學術研討會。(受訪者供圖)

談及此次進修班的意義,河南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蔣愈紅認為,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與中國戲曲學院開展戰略合作,實現了國家級戲曲教育資源與地方戲曲人才培養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彌補了地方劇種長期以來「重技輕文」的人才培養局限,為地方劇種破解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短缺難題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開創性、示範性和引領性。

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認為,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此次中國戲曲學院與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聯合辦班,面向基層院團、民營劇團、新文藝群體和流派傳人成建制招生,尚屬首次,意義重大。中國戲曲學院與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實現校地協同、產教融合,讓基層演員有機會走進「國家隊」,同時讓「國家隊」資源直達基層,促進了「民間沃土」與「藝術殿堂」的相互成就,為豫劇在新時代煥發新聲提供了有力支持。

「這次進修班,非常有價值。」中國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賡續華認為,過去,演員們常說要「闖市場」,要多見世面,而這個進修班正是提升自我、開闊眼界的好機會。文化自信應該建立在每個人對自己職業的執着和征服觀眾的能力之上,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這個進修班增強了弟子們的文化自信。

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省劇協主席李樹建說,此次能和中國戲曲學院合作舉辦進修班,給了基層弟子、民營院團弟子、新文藝群體的弟子們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個進修班,他們的變化脫胎換骨,也必將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在傳承、弘揚戲曲的道路上再出發。他將帶領弟子們為河南戲曲事業的發展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盡情盡義、盡忠盡孝,努力創作出彩作品,為中國戲曲事業增光添彩。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