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浩亮)黑色塗裝、流線脊背修身造型的殲-20A隱身戰機,在近期的閱兵綵排中首次亮相,被軍迷譽為「黑武士」版「威龍」。
外界推測,黑色塗裝是新一代隱身塗層,殲-20A換裝了新塗層後,可吸收更寬頻段的電磁波,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而加高的平滑流線型脊背除優化了飛行時的氣動性能,亦能容納更多傳感器設備,加強信息態勢感知能力,提升了遠程偵察打擊戰力。加上換裝動力更強勁的國產渦扇-15「峨眉」發動機,殲-20A實現了「4S」標準的全面提高。

衡量第五代戰機的戰鬥力,最主要的是4項核心指標,即「4S」標準,包括隱身(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sonic)、超級態勢感知(Superior-sensor)、超機動能力(Super-agility)。改進型殲-20A在這些方面實現了全方位躍升。
相比較於原來的基礎款殲-20,改進型殲-20A最突出的外觀特徵是黑色塗裝。對於戰機來說,「塗裝也是戰鬥力」。2011年,殲-20橫空出世進行試飛時,也是黑色塗裝,當時主要是因為使用類氧化鐵材料為基礎隱身吸波塗料,故呈現黑色。
複合隱身塗料 吸收更寬頻段電波
2017年之後,殲-20實現大規模量產,不再使用氧化鐵塗料,換用更先進的銀灰色隱身塗層塗裝,被譽為「銀河戰艦」版。這種塗裝,融合了超材料、磁性纖維、金屬吸波顆粒等工藝,相比早期黑色塗裝,可更有效吸收雷達波。如今的「黑武士」版殲-20A,採用了與殲-35類似的碳納米管與超材料複合隱身塗料,可吸收更寬頻段的電磁波,大幅度提升戰鬥機的全頻譜隱身能力,對雷達、光學、紅外等各種探測技術的隱身能力都有顯著改善。
再者,機背的加高,也為殲-20A機體內部擴容、增加航電設備拓展了空間。隱身戰機的優勢是規避敵方雷達,實施突擊。但隨着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信息感知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殲-20A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在更高功率、更低熱負載下運行,延伸探測距離。航電設備擁有更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提高超級態勢感知能力。
換裝「峨眉」發動機 減10%飛行阻力
其次,殲-20A使用了動力更強勁的渦扇-15「峨眉」發動機,機體構型也做了修身改造。座艙後方進行了結構加高,對座艙蓋和機背的夾角進行了填充式設計,座艙不再隆起突出於機背,而是呈現平滑流線型一體化布局。這優化了飛行時的氣動性能,可減少約10%的飛行阻力,增強了超音速巡航、超機動能力,助力高速突防攻擊,快打快撤。殲-35亦採取了這種流線型布局。
這讓殲-20A可以在高烈度對抗中「看得更遠、更準、更快」,更早發現、識別並引導導彈精確打擊敵方目標特別是隱身目標,抗電子干擾能力也更好,從而「打得更遠、更準、更快」,做到先敵發現、先敵打擊、先敵制勝,未來還可以與無人僚機、預警機等更有效融合。
總體來看,「黑武士」殲-20A憑藉隱身材料、新一代雷達及航電設施、優化氣動布局、渦扇-15發動機的共同支持,實現了「4S」標準的全面提高,具備隱身突擊、電子對抗、信息處理等飽和戰鬥力。
雙座版「威龍」 變身戰鬥型預警機
在九三閱兵綵排中,共有3款殲-20亮相,顯示了「威龍」家族的日益壯大以及作戰模式的多元化。這包括基礎款殲-20、「黑武士」殲-20A,以及雙座版殲-20S。後者是全球第一款雙座版第五代重型隱身戰鬥機。

在當下的空戰體系中,大型空中預警機處於後方,與前方戰鬥機進行協同。戰鬥機一旦遠程作戰脫離預警機覆蓋,就會陷入信息斷層和感知盲區。
軍事專家杜文龍認為,殲-20S相當於戰鬥型預警機,飛行速度、隱身能力、作戰能力與戰鬥機大致相當,可隨隊進行各種指揮和偵察預警,將指揮所前移,形成強大的前方偵察預警指揮能力,前線火力信息組合可以達到新高度。
在遠程突擊中,雙座版殲-20S戰鬥機通過高空高速突防,可對敵方空情進行預警感知,通過信息分發,在敵方縱深實時引導對戰鬥機、無人機,進行飽和攻擊,填補後方大型空中預警機的盲區。雙座版殲-20S戰鬥機通過數據鏈指揮控制「攻擊-11」無人機蜂群,實現「有人機指揮+無人機打擊」的協同作戰。

(來源: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