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質生產力論壇之二「香港供應鏈服務破局關稅戰」論壇(大公報記者攝)

(大公報記者 林靜文)由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CAGA)和香港經濟智庫(HKEC)主辦,中國6大國家級進出口商會、中國貿促會香港代表處以及11個香港行業商協會支持的香港新質生產力論壇之二「香港供應鏈服務破局關稅戰」論壇今日在香港舉行。

CAGA & HKEC主席石柱出席活動致辭時表示,面對美國單方面發起的關稅戰,香港供應鏈管理與服務優勢突出,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建議更多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供應鏈管理中心或國際總部,以及建議更多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利用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提供更好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CAGA & HKEC主席石柱致歡迎辭。(大公報記者攝)

「我們與內地綁得越緊,我們開展國際合作越有底氣和力量。」在石柱看來,香港的商協會和企業要多與內地的商協會和企業開展合作,也希望更多的內地企業充分認識並利用香港的諸多優勢,並與香港企業聯手拓展「一帶一路」合作。「無論是面對國際經貿摩擦,還是為了拓展國際合作,香港與內地都應該雙向奔赴,開展更緊密的合作。」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兼海運及港口發展專員陳婉雯,從五方面分享香港物流業應對美國關稅的主要策略。(大公報記者攝)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兼海運及港口發展專員陳婉雯,從五方面分享香港物流業應對美國關稅的主要策略。一是開拓新興市場;二是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協作,共同開拓新貨源;三是豁免部分貨物的出入口許可證要求,以吸引更多中轉貨物;四是深化與國際港口和船舶合作,如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和智能化,建立綠色智慧港口與國際接軌;五是擴大航運及航空網絡,包括優化現有航運業稅務優惠措施,亦會為大宗商品貿易商提供半稅優惠等。

投資推廣署總裁(運輸及物流/工業)王國藩指出,香港正構建成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當前,保護主義與地緣政治風險加速供應鏈重組,跨國企業將產業鏈向「全球南方」,內地企業亦加速「走出去」,兩者均迫切需要香港的國際化專業服務的支持,而香港憑藉國家支持與自身優勢,定能在變局中開創新篇章。

港口社區系統(PCS)香港航運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最新實例。負責該系統的物流與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特殊項目總監倫婉霞介紹,該系統今年5月啟動,是香港供應鏈的數字化引擎,能提升供應鏈效率和保持香港國際物流與貿易的領先地位。

倫婉霞進一步指出,PCS具有四大核心功能,包括打破信息孤島,促進供應鏈協作;提升物流透明度與可靠性;推動流程自動化與智能化;以及促進貿易便利化與數字化轉型。

此外,香港亦正積極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中銀香港環球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劉超指出,香港發展大宗商品市場,既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作用、藉助「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提升國際市場定價權與話語權、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戰略需要;也是進一步支撐香港全球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融合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香港引領全球綠色轉型的積極助力。

劉超表示,建立「大宗商品生態圈」離不開大宗客戶與金融機構的參與,更離不開特區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安排,相信在特區政府後續頒布稅收政策優惠、推進商品互聯互通、深化人民幣資金支持、完善貿易便利化等一系列組合拳的引領下,香港大宗商品市場將迎來更加健康、快速、可持續的發展。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