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電今年推出「新質探源之旅」,帶領香港學生赴山東遊學,通過參訪體驗認識國家歷史文化與新質生產力,增強家國情懷。
遊學團由保良局朱敬文中學48位師生組成,於7月3日至9日參訪濟南、曲阜、泰安、濰坊等地。7日的行程涵蓋四大板塊:文化溯源、綠色科普、社區公益和傳承交流。
學生們參訪孔廟、顏廟,體驗傳統拜師禮,於尼山聖境觀賞 3D 全息禮樂表演,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融合,登泰山時設定個人目標,在壯麗山河間思考未來。學生還參加「歷史的回聲 · 青春的力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緬懷歷史,深化家國情懷。


在綠色科普板塊,學生參觀中電萊蕪風場,了解風力發電技術如何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在社區公益板塊,學生走進中電鄉村振興示範項目 – 萊蕪馬杓灣村史館,體驗傳統文化保護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創新實踐。在傳承交流板塊,學生參訪姊妹學校濟南第一中學,與當地學生共同體驗校園生活,參與非遺工坊親手製作傳統手繡布老虎,練習太極拳,增進兩地青年情誼與文化認同。

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表示,中電通過舉辦『新質探源之旅』發揮企業橋樑作用,幫助青年深入了解祖國歷史文化和發展成就,增強香港年輕一代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同時,中電學院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講座結合遊學團走進中電可再生能源電站的體驗,既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也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新質生產力如何助力國家能源發展。
中三學生林子穎在分享此行收穫時說:「站在泰山之巔,不僅被壯麗山河震撼,更深刻體會到堅持與毅力的重要性。參觀中電風場時,了解到香港企業在國家能源轉型中的貢獻,讓我倍感自豪。」
中四學生余浩翔則對尼山聖境的《金聲玉振》演出印象深刻:「傳統禮樂與現代技術的結合,讓儒家思想煥發新生。在馬杓灣村史館,我看到歷史文物與風電科普的完美融合,承古拓新賦予鄉村振興嶄新的思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