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近年隨人工智能(AI)技術飛躍,全球爭相加大投資AI,促使AI產業日趨蓬勃,但同時催生出倫理法規等治理問題,以及資源分配的挑戰。最近有學者聯同民間跨界別人士和團體,在本港成立新智庫「人工智能國際發展及治理基金」,致力解決AI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基金理事長孫明俊表示,全球AI產業已具備相當規模,AI技術及產品已滲透到日常生活,惟目前相關技術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其他地區則出現AI技術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基金會成立目的是希望打通全球AI技術供應鏈,解決AI供應壁壘,包括倫理及法律合規問題,以及技術和使用場景對接的問題,推動全球AI技術落地應用。
對於基金的未來工作重點,孫明俊強調,「人工智能國際發展及治理基金」並非基金或投資機構,而是非政府組織(NGO)的智庫,並指出基金會未來的五大工作範疇,包括加強智庫研究與發聲,深入研究AI在數據安全、私隱保護和生成式AI監管等治理方面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治理和發展方案,積極發布報告以提升產業影響力;同時加強建設AI知識產權,圍繞AI知識產權來組織沙龍會議,強化相關交流並提升保護AI知識產權的意識。基金會亦將助力行業標準制定,開展行業調查,組建由資深專家構成的工作小組,起草行業標準和技術規範,廣泛徵求各界意見,持續完善標準與規範體系。此外,基金會又將搭建國際交流平台,組織場景及資本對接等路演並舉辦國際會議,幫助技術全球化、促進訊息共享與經驗交流,增強行業凝聚力;並將構建人才培育體系,包括國內外人才交流及培訓計劃,吸引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為AI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孫明俊續指,基金會在成立首階段將有兩項具體工作,包括於今年下半年發布AI加環保治理和實踐的案例報告,以及AI加醫療的治理和實踐報告,還有具身智能的治理和實踐報告。基金會期望通過這些報告展示AI如何解決現實世界正面對的各種問題,主要涵蓋環保、醫療和具身智能等領域,並把這些實踐和應用推廣至全球,包括「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及金磚國家。基金會已初步建立了相關聯絡機制,希望可以為社會建立對AI的信心,以推動AI技術落地應用。
她又透露,基金會正以香港為基地,向全球包括「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金磚國家及南南合作機制等建立AI行業的標準和評測平台。下半年,基金會將與國內知名評測機構建立合作授權聯絡,並每兩個月定期為AI大模型的更新進行評測,以及為相關產品發表周期報告。
基金會榮譽創會會長陳曉峰形容AI是一柄「雙刃劍」,要使AI可以朝有益社會的方向發展,必需要各界多方面合作,包括良好的政策土壤、健全的法律法規,以及人才、資源和科技等配合,而香港則具備以上條件,可以銜接世界各地不同標準,打通全球市場。他指,基金會的支持者來自多個界別,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實業家、資本家、非牟利團體及國際機構。
基金會副理事長馮銳江表示,隨AI應用愈趨普及,預料未來幾年市場對AI的需求將會急速增長,因此需要龐大算力,並帶動數據中心需求增加,料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