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明日(14日)起社會福利署與醫管局合作,如發現有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的照顧者入院,醫管局會通報社署了解被照顧者情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13日)出席電視節目後表示,昨日已完成相關系統配置,明日起每日早上約9時,醫管局會向社署提供低收入照顧者的入院名單,社署會隨即派員致電或上門了解被照顧者有何需要,強調將酌情處理,維持經濟援助,不會削減原有的照顧者津貼。他指出,首先照顧者如入院,可放心其一直領取的低收入照顧者津貼會被酌情處理,譬如正領取全額3,000元津貼,即使入院後不確定要住多久,會確保能領取相同金額。至於被照顧者,可能是老人家或殘疾人士,如需要送飯或暫託,相信其生活環境不佳,也不需要擔心,服務不會收費,如他們需要經濟援助也會協助他們,最重要是好好照顧自己,好好生活下去。

在機制下,當局毋須知悉照顧者的病患情況或住院日數,只需識別被照顧者的身份和地址而作出跟進。孫玉菡指出,社會福利署可掌握的數據庫中,本港每四名65歲以上長者約有三人正領取不同形式的津貼,無論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或傷殘津貼,亦屬已有資訊,意味當局知道他是獨居、雙老或跟家人同住,其狀況如何和住址等資料,這涉及百多萬人。當然這是需要長時間的工作,希望終有一天把他們全部納入動態的資訊互通,即萬一當中有人入院,當局會得到信息有人可能需要額外照顧。

孫玉菡又表示,屆時當局將評估現有資源的優先次序,並判斷是否需要先為風險特別高的個案提供協助,例如從不參加長者地區/鄰舍和活動中心等人士,其資料從未被掌握,又或者其環境特別差,當局會想辦法及早幫忙,餘下的可能需要再想辦法找一找,例如其子女正提供照顧或鄰居有幫忙照顧等,當局亦需要掌握。工作再開展下去,動員的不只是社福界力量,是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包括義工、宗教團體和並非拿政府資助的社福團體,一起去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