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泰和腫瘤醫院質子中心今年初完成首批患者的治療,患者來自內地、香港及海外,醫院為包括兒童髓母細胞瘤在內的多種腫瘤患者成功實施手術。記者敖敏輝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人群體常見的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為控制腫瘤生長擴散,眼球摘除術是標準治療方案。如今,新科技、新手段介入,該腫瘤的治療有了新方案。近日,廣州泰和腫瘤醫院團隊順利完成全國首例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質子治療,通過「亞毫米級立體定向爆破」技術精準打擊腫瘤,使患者免於眼球摘除。據悉,作為華南地區首家配備全球頂尖質子治療系統的腫瘤專科醫院,廣州泰和腫瘤醫院質子中心今年初完成首批患者的治療,患者來自內地、香港及海外,醫院為包括兒童髓母細胞瘤在內的多種腫瘤患者成功實施手術。

記者了解到,我們的眼球內部襯着一層深褐色的「桑葚醬」——脈絡膜,它由密集的血管和黑色素細胞組成,柔軟而富有營養,為視網膜輸送氧氣和能量。不過,隨着年齡增長,如果黑色素細胞突然「黑化」並增殖,就會形成一種僅次於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常見眼內惡性腫瘤——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這顆「定時炸彈」很可能使患者喪失視力,甚至威脅生命。

質子治療突破「脈絡膜惡黑」保眼難題

去年6月,一位男性患者左眼出現不明原因的視物模糊和視力下降,超聲檢查發現其內部存在一個8.7×4.3 mm的團塊。今年,這個異常信號灶增大至9×8mm。

廣州泰和腫瘤醫院組織多學科會診,結合其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徵,診斷為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經綜合評估腫瘤位置、大小及其進展情況,並充分考慮患者保眼球、保外觀的強烈意願,最終採用國際先進的質子放射治療方案。

圖為患者在接受質子治療。受訪者供圖

在個性化治療方案下,患者接受了總劑量60GyE/10次的質子治療。放療團隊運用先進的筆形束掃描技術,結合實時影像引導系統,實現對腫瘤靶區的高劑量精準照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鄰近重要結構,如視神經、黃斑等。

在治療定位環節,團隊設計了固定在面罩上的吸管作為視覺標記,引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持續注視吸管末端。這一方法有助於穩定眼球位置,降低病灶周邊組織受到不必要照射的風險。

放療團隊精準定位,融合CT及MRI圖像,精準勾畫靶區(左圖)。受訪者供圖

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成功實現無創、無痛保眼治療目標。

廣州泰和腫瘤醫院放療部主任袁太澤介紹,以往的眼球摘除手術雖然能夠有效控制局部病灶,但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的永久性失明和面部外觀改變。隨着現代放療技術的革新,尤其是治療等精準放療技術的應用,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此前,德國團隊發表的982例眼惡性黑色素瘤大樣本研究顯示,質子治療局部控制率高達96.4%,眼保存率95.0%,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

大灣區加速布局質子治療系統

「從傳統的『破壞性治療』轉向現代的『功能性治療』,這是技術進步和理念革新的雙重進步,它使得從犧牲眼球為代價轉變為最大程度保留眼結構和功能。」袁太澤總結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速布局質子治療設備和系統。除了廣州泰和腫瘤醫院,2023年7月,香港養和質子治療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內地首家公立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即將在深圳啟用。另外,佛山、廣州南沙等地亦正在加速布局。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