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郭瀚林 北京報道)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13日在京開幕,本次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主辦,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協辦。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在大會期間將聚焦數學、物理、信息科學與工程多個領域的前沿與交叉問題開展深入交流。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主席、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Deepseek等大模型的持續演進讓人們看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AI將推動科研範式的深刻變革,並影響現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13日在京開幕。(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攝)

丘成桐表示,數學、物理、信息科學與工程等基礎科學領域,近年來持續取得突破性進展,極大推動了人類對自然與宇宙本質的理解。數學家驚喜地發現,年輕的學者們有望解決前人留下的猜想,如三維掛谷猜想,實現了基礎數學中調和分析與幾何測度論方向的重大突破;希爾伯特第六問題的實質性進展,開啟了數學與物理深度融合的新篇章;幾何朗蘭茲猜想的證明,揭示了數論、代數幾何與群表示論這三個數學分支的內在關聯。

物理領域雖挑戰重重,仍有重要突破。宇宙天文學家獲得了更清晰的宇宙圖像,嘗試勾畫宇宙的最終命運。而粒子物理學家,孜孜不倦的尋找超越標準模型的理論框架。量子科學家朝着實用量子計算不停邁進。一路行來,物理學家為人類深入理解宇宙奧秘,拓展計算邊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科學與工程領域,Deepseek,Chat-GPT等大模型的持續演進,讓人們看到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視頻生成、推理、編程、科學計算等方面蘊藏的巨大潛力;近來,人工智能在數學推理及證明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切令人遐想無限。毋庸置疑,AI將推動科研範式的深刻變革,也將影響現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丘成桐強調,基礎科學的進步不僅關乎技術革新,更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演進的核心動力。加強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促進交流互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希望國際基礎科學大會搭建為一個真正自由、開放、包容的國際交流平台,不論國界,不分語言,以科學為橋樑,讓世界最具創造力的思想在此碰撞、融合、升華。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