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受「丹娜絲」的殘餘及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出現狂風暴雨,天文台1天內連發3次紅雨預警。
特區政府前日提早宣布全港日校昨日(11日)停課並順延中一入學註冊手續。
天氣不似預期,等不到狂風驟雨,卻掀起了一場輿論巨浪。
被打亂安排的學生家長質疑提前停課的安排,湧入天文台社媒平台表達不滿,評論區變「出氣區」。



家長憤怒的一大原因,是因為11日正好趕上小學畢業典禮以及中學註冊日,不少學生留言表示錯過結業禮感到遺憾。


有家長認為,相比慣例,今次停課通知發布時間過早。


面對洶湧民情,做出停課決定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回應:寧安全、莫後悔。
昨日,陳國基在社媒發表兩千字長文正式回應停課: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陳國基表示,7月9日收到天文台匯報,預警之後兩天可能出現暴雨及狂風雷暴惡劣天氣後感到十分憂心,並回想起以往市民在惡劣天氣下上班上學,在街上狼狽行走、舉步維艱的畫面,且中一入學註冊日在即,因此當天迅即召開了「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為可能出現的暴雨及狂風雷暴惡劣天氣作超前準備。

會上,天文台詳細分析了「丹娜絲」的預測走勢、相關雨帶以及其南側活躍西南季候風的發展,並預計未來兩天香港可能會受到暴雨影響,極端情況下全日降雨量預計或超過390毫米,即香港有紀錄以來第五大的降雨量,或者是預計全年總雨量的約六分之一。

根據天文台解釋,暴雨預測與颱風預測有很大分別,現今科技下颱風走勢有較大的可預測性,但暴雨帶則瞬息萬變,愈早作出的預測,誤差肯定愈大。
陳國基指出,據天文台預測,最大的暴雨預計會在昨日清晨影響香港,當時,督導委員會面對艱難的選擇:若照慣常做法選擇等待,最接近實時、準確度最高的天氣預測作出應變,可降低不確定性,亦可避免因很可能出現的偏差而被市民質疑,但市民就要像過往般等到清晨五六時才得知最新的天氣警告訊息和各項安排,亦會變得倉猝、狼狽,市面亦會較為混亂。若選擇提早預警並作超前準備,則可讓社會各界提前準備,減低惡劣天氣對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亦可以讓市民提前作好規劃準備,盡量減少對生活的影響和困擾。
他強調,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是政府的首要、根本任務,「這點不容置疑和猶豫」,因此選擇了提早發出預警,並做好超前準備,哪怕天氣瞬息萬變而令預測有偏差都應該「寧安全、莫後悔」,根據科學的天氣預測擔當作為,目的就是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
據了解,陳國基昨日向立法會議員發訊息,稱已詳細解釋了決策過程,除了讓市民了解情況之外,也不想他們怪責天文台和教育局,並稱「決定是我做的。」
不少網友表示理解:安全第一,其他一切可以讓步。



「如果剛好風大雨大但沒停課,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亦有網友考慮到跨境和離島學童的境況,贊成提前公布的決定。

有小學校長發帖表示:面對學童這個需要特別保護的群體,「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是必須的謹慎。決策者已反覆推演,選擇了風險最低的方案,这份謹慎值得客觀看待。當然,決定仍有檢討空間,下次再一齊做好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