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於7月12日(今日)舉行「智能駕駛浪潮下 汽車交通運輸業何去何從」論壇,集官、商、勞及學者,為香港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交通運輸業勞工的發展把脈建言。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汽車自動駕駛商業化已邁入關鍵階段。儘管此項科技革新有着提升效益與安全等優勢,但是很多社會人士有感通電自動化駕駛背後的人工智能會對傳統就業崗位造成巨大威脅,亦對整個汽車交通運輸業生態帶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今日(7月12日)於香港伍倫貢學院演講廳舉行論壇,探討「智能駕駛浪潮下 汽車交通運輸業何去何從」,逾百名來自政府、商界及勞工界代表出席。

何啟明。(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本次論壇除邀請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先生及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先生擔任致辭嘉賓外,亦邀請主講嘉賓包括(按發言序)香港運輸署總機電工程師(巴士安全)鍾卓明先生、香港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兼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林偉江先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智能出行總監蘇棟哲先生、香港伍倫貢學院科學院助理教授鍾俊培博士、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副教授許立達博士、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榮譽會長李耀培博士及深圳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總經理李曉亮先生擔任主講嘉賓。

吳秋北。(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吳秋北先生在致辭中提到我們正身處一個由治及興、技術深刻重塑格局的時代。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不僅關乎交通運輸業的未來走向,更對全球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挑戰與機遇前所未有地交織並存。面對這場深刻的技術變革,新時代,必定為新工連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工聯會認為工會也肩負着推動「新工連」以下方面三關鍵使命:一是要積極協助廣大交通運輸業的「打工仔」提升技能與競爭力,確保在智能駕駛等新技術浪潮中,每一位工友都不掉隊,都能把握轉型升級的機遇。二是要攜手各界,共同建設一個「人人有機會」的智慧型社會。這意味着新技術的紅利應當惠及所有勞動者,創造更優質的就業崗位,並通過社會對話機制,確保勞工權益在新格局下得到充分保障。三是推動實現「共建共榮、共享共贏」的願景。技術進步的果實,需要政府、企業、工會與勞工共同創造,也理應由各方公平分享。唯有如此,智能交通的發展才能真正行穩致遠,成為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吳秋北(左)和林偉江(右)致送紀念品予鍾卓明。(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兼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林偉江先生認為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將對勞動力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交通運輸核心崗位,更核心地影響着許多家庭的生計。因此林偉江指出發展智能駕駛的同時,也要保障勞工的權益,轉型必須以「人」為本,政府、企業、工會、教育機構、勞工必須建立有效的溝通協商機制,共同參與解決方案的設計。

林偉江提出企業在部署智能駕駛前,要評估對勞工就業的影響,並制定詳細的「勞工安置與轉型計劃」。對於受影響司機在企業新創崗位(如監控員、工程人員)中享有優先錄用權。此外,他亦建議企業要為勞工提供技能轉型的培訓,即是為他們全額補助、帶津貼的長期、高質量培訓(新能源車維修、車隊管理、物流規劃、數據分析等技能);政府亦應該為勞工提供創業貸款、輔導、就業轉介服務。期待政府、企業、勞工團體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確保在智能駕駛引領的未來之路上,科技進步的車輪始終與勞工同行。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智能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