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立本)香港警察學院今日(12日)舉行結業會操,新一批43名見習督察及219名警員將投入警務工作,這當中有一名戴頭巾及留鬚的印度裔錫克教男警「阿達」格外令人矚目。阿達日前和3名成績優異的見習督察及警員,接受傳媒訪問分享投考警察之路。在香港出生和成長的阿達說,感謝警隊提供尊重多元、種族共融的環境讓他實現夢想,作為警隊佩戴頭巾和蓄鬚的錫克教警員,這個身份不僅是榮耀,更是一份責任,「當我第一次戴上有警徽的頭巾踏入操場宣誓時,感到非常自豪」,他希望在工作崗位上與同袍一起守護香港,服務市民。他還勉勵非華裔青年學好中文,融入社會,貢獻社會。
印度裔錫克教青年Singh Palvinderjit(阿達),現年27歲,是警隊近年首位戴頭巾及蓄鬚的警員,阿達以流利的粵語和英語受訪表示,他進入警察學院前,在城市大學讀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畢業後參加中區警民關係組舉辦的警員投考工作坊。阿達說,其曾祖父及祖父參加過英軍,其在香港出生的父親現任職懲教署,他小時候看到父親的制服會覺得「好型」,加上年少時曾有報警求助的經歷,當時看到印有CID字樣背心的警員也覺得「好型」,所以一心想加入警隊,傳承家族服務香港的傳統。
阿達坦言,受訓前曾擔心自己的外貌衣着與宗教信仰會阻礙他融入群體生活,但警察學院多元包容的學習環境,同學間彼此尊重,團結一致,令他打消顧慮。在受訓過程中,從體能、紀律、法務理論至戰術技巧都遇到挑戰,他不懂就問教官和加班溫書,但在體能方面很辛苦,「入學時體重84公斤,一個月訓練後減了6公斤。」教官們的悉心指導和鼓勵,令他的表現顯著提升,並在考核中取得滿意成績。阿達說, 教官們還協助他處理制服的問題,他們的教誨如同父母的叮嚀,以旁遮普語的一句話形容: 「就像橄欖—樣初時苦澀,最終卻甘甜。」
在語言上有優勢的阿達說,「 能夠加入警隊,我認為所有錫克教徒都會感到非常榮幸。」在警務工作中他可作為與少數族裔溝通的橋樑,「我的身份可以幫助很多土生土長的非華裔人士,特別是老人,他們很多是不懂中文和英文,只懂自己地方的語言,這個場合我可以協助翻譯。」他早前在港島西區警區「試更」時,在8小時內處理3宗涉及非華裔人士的案件,一宗使用旁遮普語及兩宗使用印地語,他不需等翻譯員到場便即時解決問題。阿達表示,現階段想在軍裝巡邏小隊吸收經驗,將來希望進入警民關係組或者招募組,特別想駐守港島區,「油尖警區(警民關係組)的非華裔阿sir較多,我想做港島區第一個。」阿達說:「想藉此機會向未來的同事講,很期待與大家一起上班,守護香港,忠誠勇毅,心繫社會。」
阿達的父親當日陪兒子一起接受訪問,他說自己在懲教署工作30多年,很開心見到兒子加入警隊,「我覺得我們都是香港一分子,獅子山下、香港精神。」阿達父親寄語年輕人,無論在哪一個地方做什麽工作,都應該盡責任服務社會,加入紀律部隊可為香港貢獻力量,使香港繼續成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安全的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