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高盛今日發表亞太區市場報告表示,對中國市場「增持」評級,並上調港股的評級至「與大市同步」。同時又將MSCI香港指數未來12個月目標定為14,700點,相當於預測市盈率13.7倍,即潛在有7%升幅空間,並認為港股有望成為美國寬鬆周期下,美元走弱的受益者。高盛曾於去年11月下調港股評級至「減持」,但恒指指與MSCI香港指數已今已升逾兩成。
高盛亞太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慕天輝(Timothy Moe)的團隊發表報告,唱好亞洲股市前景,指出當前宏觀環境更有利,關稅政策的確定性增加,將是第三季亞洲股市走勢的重要宏觀影響因素,但即使未來徵收的關稅稅率略高於目前基準預測,但對基本面的衝擊未必如第二季所擔心般嚴重。
該行預料,香港會因盈利增長改善(2025及2026年為8%及6%,此前為6%及5%),以及受資本和房地產市場活動改善所推動。港股對利率相對敏感,部分受益於HIBOR大幅下降(從4%降至1%)。
高盛指出,受惠宏觀經濟環境理想、企業盈利增長、關稅風險下降,以及寬鬆貨幣政策等因素,決定上調MSCI亞太(除日本外)指數12個月目標2.94%,由680點,調高至700點,意味以美元計潛在回報率為9%。
高盛亦維持對中國股市「增持」評級,給予MSCI中國指數未來12個月目標85點,相於預測市盈率11.6倍,距今有14%的上行空間。但對滬深300指數目標下調至4,400點,潛在升幅仍逾9%,主因盈利增長放緩且估值變得更保守(市盈率14.5倍)。但仍保持建設性看法,理由包括:1)15%的美元計的總回報,2)正面的監管變化,3)有利的流動性和政策環境,4)分散化優勢以及吸引人的結構化機會。
高盛看好中國主題包括精選民企、具股東回報、具新興市場收入的全球競爭力公司,以及人工智能和消費領域的特定投資。
另外,基於對北亞市場的偏好,高盛亦維持日本和韓國股市的「增持」評級,並將馬來西亞股市下調至「減持」。
港股方面,全日收報24,139點,升111點,成交3,241億元。總結本周,恒指仍升223點。藥明康德(2359)發盈喜,料上半年多賺1倍,股價大升10.5%,並帶動同系的藥明生物(2269)升3.7%,是升幅最大兩隻藍籌。此外,多隻創新藥股都受刺激造好,凱萊英(6821)升13%,康龍化成(3759)升10%,諾誠健華(9969)升15.3%。
比特幣創新高,比特幣概念股繼續向好,博雅互動(0434)升13.8%,藍港互動(08267)更飆升20.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