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將於7月24日在香港全線公映,該片日前在香港舉行了首映禮。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特殊時刻上映,《里斯本丸沉沒》的意義更加凸顯—它提醒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反思戰爭從未真正遠離人類。而影片背後,是製片人兼導演方勵跨越國界、深入歷史塵埃的執着追尋。公映前夕,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方勵,聽他講述影片幕後的故事。


當被問及為何拍攝這部關於二戰沉船的紀錄片,導演方勵說︰「我與里斯本丸的故事始於2014年。」彼時,他正以故事片製片人的身份活躍於影壇,偶然從一位船長口中聽到了關於這艘二戰沉船的傳說。帶着一絲好奇,他在結束電影《後會無期》的拍攝後向當地朋友求證,得到的答覆是「確有其事」。在網絡上搜索後,方勵看到了托尼·班納姆的原著《里斯本丸沉沒︰英國被遺忘的戰時悲劇》,一段塵封的歷史逐漸浮現於眼前。
1942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徵用貨輪里斯本丸運送1,800餘名英軍戰俘,從香港前往日本本土做苦力。1942年10月1日,該船航行至中國浙江舟山群島附近海域時,被美軍潛艇「鱸魚號」誤判為日軍軍艦而發射魚雷擊中。日軍起初封鎖船艙,導致大量戰俘溺亡,後因船體嚴重進水被迫轉移部分戰俘,最終船隻沉沒。沉船後,舟山群島的東極島漁民冒險出海,救起300多名落水戰俘。日軍隨後登島搜捕,多數獲救戰俘仍被押送至日本勞役。因戰時信息封鎖,事件的真相長期被掩埋,中國漁民的英勇行為亦鮮被提及,直至近年才逐漸被重新挖掘。

父愛深切共鳴成為情感驅動
2016年,方勵曾抽出一個空檔,組織了一支十幾人的隊伍投入搜尋沉船遺蹟,但因為日軍記錄的錯誤坐標而失敗。2017年,方勵帶着更先進的裝備重返現場,並邀請兩家電視台同行,終於成功驗證並定位了沉船。
然而,真正點燃方勵創作火焰的,並非僅僅是沉船的發現。在2017年9月9日下午,當方勵撤離海面,站在甲板上,海風拂面,夕陽西下,一個強烈的感受擊中了他——他意識到腳下冰冷的海水中,沉睡着828個被遺忘的年輕生命。那年方勵的兒子22歲,作為一個父親,他無法不聯想到這些與兒子同齡的年輕人,萬里迢迢途經中國卻葬身海底。「這些人值得被知道,值得被記住。」這份源於父愛的深切共鳴,成為他創作最原始的情感驅動力。
緊迫感隨之而來。回到舟山島後,方勵得知當年參與救援、唯一健在的中國漁民林阿根老人已94歲高齡,記憶模糊。更令他揪心的是,當時全球僅存兩位里斯本丸事件的親歷老兵,其中一位是時年98歲的丹尼斯·莫利。方勵意識到,「再不行動,就可能永遠失去(這些見證者)了!」刻不容緩,他決定自己扛起這份責任。

英國登報尋找遇難者家屬
2018年初,方勵親自飛赴英國,並邀請了一位軍事顧問幫助建立與遇難者家屬聯繫的橋樑。春節後,團隊開始了密集的家屬群訪。採訪過程徹底改變了方勵的想法,每天沉浸在淚水中,方勵聽着一個個心碎動容、充滿無盡等待與思念的故事,他深受震撼:「這是我們編劇寫不出來的細節,演員也演不出來的情感。」他本能地意識到,這些真實的情感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值得分享。
但挑戰在於,方勵團隊掌握的家屬名單僅有20多家,與遇難者的龐大規模相去甚遠。方勵決定在英國主流報紙(《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上刊登尋人廣告,目標鎖定習慣讀報的老年群體。廣告引發了強烈反響,BBC等媒體跟進報道,全球直播。信息迅速擴散,家屬聯繫方式如雪片般飛來,最終聯繫上的家屬數量激增至380多家。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竟然在加拿大找到了一位仍然健在的倖存老兵威廉·班尼菲爾德。這些珍貴人物的出現,讓方勵徹底明白,這部作品已超越一項普通的「任務」,成為他無法推卸的使命,他毅然決定走上這條叩問歷史與尋找真相之路。

方勵說︰「在眾多證言中,曾有3位親歷者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一位是林阿根老人——這位樸實的中國漁民參與了當年對英軍的營救,他以雲淡風輕的態度講述着當年的救援。在林阿根老人的口中,救助海裏那麼多生命是『很自然』、『應該做的事』。在當時極度窮困的條件下,漁民們傾其所有救助落水者,並拿出珍貴口糧分享給他們的義舉,深深觸動了我。另一位則是現居加拿大的老兵威廉·班尼菲爾德,講述痛苦過往時,他的手會顫抖,但他選擇以樂觀豁達面對未來,拒絕活在過去的苦痛中。他對中國人民的感激溢於言表,反覆強調:『沒有中國人民冒着生命危險相救,就沒有我們一家人的今天』。」
還有一位是丹尼斯·莫利,這位英國老兵最初不願提及往事。直到方勵拿出他當年在香港與戰友的合影,才觸動他打開心扉。丹尼斯·莫利對方勵說:「中國人民救下的何止384人?他們不停火,死的人會更多,可能超過『鐵達尼號』!」雖年近百歲,丹尼斯·莫利內心對漁民的感激之情依然熾熱。他提到自己在冰冷的海水中目睹戰友屍體時心已變硬,沒想到中國人出現了。方勵向他承諾「我會告訴全世界你們想說什麼」,最終給了他傾訴的動力。

威廉·班尼菲爾德還向方勵講述了一段未被收入影片的慘烈歷史:在香港赤柱半島的聖士提反書院,曾發生日軍大屠殺。他親耳聽到了山上傳來的慘叫聲。方勵在香港調查時也了解到這段歷史:1941年12月25日英軍投降令傳達不暢,書院26日清晨被攻陷,作為戰地醫院,這裏慘遭屠戮,75人被殺,醫護人員被輪姦,院長夫人因阻止暴行被砍頭……這段歷史被安葬在赤柱軍人墳場一個特殊的群葬墓中,成為戰爭殘酷的無聲見證。

展現跨越國界的人性光輝
影片的核心之一,是當地漁民在巨大風險下對英軍戰俘的英勇救援。方勵強調,人類對生命的珍視是共通的。漁民秉承着「跑海人」的優良傳統:在海上看見生命遇險必伸援手。這種在極端環境下展現的樸素善良,不分國別、文化、種族,閃耀着普世的人性光輝,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體現。
方勵提及,影片上映後,特別是在2024年6月,中國駐英大使館資助了6位英軍戰俘後人(另有10位自費)共16人訪問上海。在首映禮紅毯上,方勵特意安排被救英軍士兵的兒子與一位漁民後代並肩而行。兩位同齡人站在一起,象徵着父輩在海上那次改變命運的相遇——一位的父親救了8位英軍,另一位父親的父親被漁民救起。被救英軍的後代在現場動情地說:「沒有他爸爸(指漁民),就沒有我。」這跨越時空的握手,正是對人性互助精神最有力的傳承。方勵說自己也常收到英國觀眾,尤其是老太太們的擁抱和感謝:「你是我們的天使。」他認為,當年的中國老百姓是拯救生命的天使,而他們這群電影人則是挽救歷史的天使,傳遞的都是人間大義。
「望能更珍惜親人、家庭與和平」
影片涉及中、英、日、美4個國家。方勵強調創作初衷非常樸素:實現遇難者家屬的心願,紀念亡魂,銘記當年漁民的英勇壯舉,還原被遺忘80年的歷史。方勵表示自己並非刻意宣揚中國漁民的英勇或日軍的暴行,而是呈現真相與事實。2025年1月23日,影片在英國駐中國大使館放映,日本駐華武官觀看後發來短信,表示雖然知道涉及戰爭暴行仍決定前來,認為影片傳遞了「真相即真相,歷史即歷史,希望不再有戰爭」的信息。方勵說︰「我最希望的就是觀眾看完電影後能更珍惜親人、家庭與和平。」
方勵表示︰「《里斯本丸沉沒》對英軍後代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人終於知道了父輩確切的遇難地點和經過,理解了父輩為何承受如此深重的戰後創傷,並對中國人民的恩情心懷感恩。」方勵曾收到超過150封家屬的感謝信,他們的情感在看完這部影片後得到了落地和療癒。
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特殊時刻上映,《里斯本丸沉沒》的意義更加凸顯——它提醒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反思戰爭從未真正遠離人類。方勵表示︰「影片的力量源於真實,經得起任何細節的推敲。」他視自己為歷史的接力者:托尼·班納姆調查了歷史,而他挖掘了歷史中的人的故事。他說︰「現在,媒體和觀眾是第三棒,共同傳播這個關於人性、和平的故事。」
畫面聲音雙管齊下重現海難救援
(記者 丁寧)如何生動再現80年前的海難與救援?方勵坦言這是「摸着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方勵說,在藝術表現上,團隊嘗試了多種手段。
第一種是真人表演,但化妝拍攝後發現效果太假,於是放棄。第二種是雕塑掃描加動態捕捉,央美雕塑家製作軍人精確面部模型,再用荷里活動態捕捉技術試圖讓其「動起來」,結果因無法還原真實人物表情和肢體語言而失敗。第三種則是三維動畫渲染二維,他們耗時數月製作小樣,結果卡通化的人物動作與緊張的海難場景、快速運動的電影鏡頭格格不入,效果幼稚可笑。
最終,在2021年初,方勵從牆上掛的美術效果圖獲得靈感,大膽採用「平面定格版畫風格」。人物以靜態平面形象呈現,避免虛假表演感;背景(軍艦、天空、海洋)則利用已完成的精緻數字特效,但刻意做舊、增加筆觸,降低其「真實度」,使之與平面人物風格統一,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聲音設計則完全按照戰爭大片標準製作,槍聲、魚雷爆炸、艙內回聲、敲擊密電碼聲(團隊研究後確定為用金屬茶杯敲擊鋼板產生共振,並嚴格按真實電碼敲擊)等都力求真實震撼,通過環繞聲場增強臨場感,讓觀眾通過聲音「重構」畫面。
《東極島》呈現中國漁民勇救英軍戰俘

(記者 丁寧)《里斯本丸沉沒》講及1942年中國浙江省舟山漁民英勇營救「里斯本丸」號船英軍戰俘的感人事跡,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盟友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見證,也是兩國人民結下深厚情誼的歷史佳話。電影《東極島》亦取材自中國漁民營救英軍戰俘的真實事件,由管虎、費振翔執導,朱一龍、吳磊、倪妮領銜主演,將於8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東極島》講述了東極島漁民在一次次面對日本人的壓迫後奮起反抗,冒死參與一場海上國際大營救的故事。他們用骨子裏的野性與血性,在驚濤駭浪中,為自己的尊嚴劈開一條血路,為落難的戰俘打開一條生路,展現了中國人血脈中勇敢善良的本性 。漁民阿贔(朱一龍飾)與阿盪(吳磊飾)兩兄弟正在看似平靜的海域潛水撈寶,當巨大的潛艇陰影驟然壓頂,「開局窒息」的壓迫感瞬間拉滿。隨即,滿載1,816名英軍戰俘的日本貨輪被擊中,戰俘於底艙溺亡的慘烈景象與隨後日軍登島的殘暴行徑交織,戰爭的殘酷被赤裸呈現。當漁民們面對生死抉擇,骨子裏「逢難必救」的信條與血性本能便被徹底點燃!
送《里斯本丸沉沒》換票證
由南方影業有限公司送出《里斯本丸沉沒》電影換票證30張予香港《文匯報》讀者,有興趣的讀者們請剪下紙質版A5頁下方的《星光透視》印花,連同貼上$2.2郵票兼註明索取「《里斯本丸沉沒》電影換票證」的回郵信封(填上個人電話),寄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3樓香港《文匯報》副刊部,便有機會得到換票證戲飛兩張。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