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艦航母編隊剛剛結束的訪港活動中,艦載機殲-15T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之一。圖為近日,多架殲-15T艦載機停放在山東艦飛行甲板上。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央視新聞及中新社報道,在山東艦航母編隊剛剛結束的訪港活動中,艦載機殲-15T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之一。殲-15的總設計師孫聰接受訪問時表示,從誕生之日起,殲-15就在不斷地自我進化和迭代,與殲-15相比,殲-15T有着更強的作戰能力。

7月3日至7日,山東艦航母編隊訪問香港,開展艦艇開放、訓練展示、甲板招待會、體育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動,「東方之珠」再次掀起「航母熱」。

山東艦訪港再掀「航母熱」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7月8日介紹有關情況時表示,此次山東艦航母編隊訪港,恰逢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也是山東艦航母服役後首次開放參觀。3萬多名香港市民、青少年學生及各界愛國友好人士登上「國之重器」,與編隊官兵熱情互動,處處洋溢着濃濃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歸屬感。「我們堅信,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由治及興,『東方之珠』會更加璀璨奪目。」

今次山東艦編隊訪港期間,首次在航母甲板亮相的艦載機殲-15T成為軍事迷最為關注的裝備之一。殲-15T於去年的中國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2架殲-15T戰機與1架殲-15D電子戰飛機組成編隊進行飛行表演,展示了夥伴加油、反區着艦等具有海軍特色的飛行課目,成為這屆航展上最激動人心的畫面之一。

孫聰介紹說,殲-15T任務系統的能力升級,使得它在防禦性制空裏可以將敵人驅離國門之外。「中國過去沒有艦載機,對航空工業來說,我們現在開闢了這麼一個領域,從陸基走向海洋,從體系要素上把航母上的航空作戰力量配齊,中國航母走向深藍的基本要素才算是具備了。」

●針對彈射起飛模式而研製的彈射牽引杆。 視頻截圖

起落架增彈射杆提升強度

艦載彈射版的殲-15T在殲-15的基礎上對性能進行了提升,針對彈射起飛模式而研製的彈射牽引杆,和航母的電磁彈射系統進行連接。

空軍特級飛行員、殲-15首飛試飛員李國恩接受訪問表示,為了更好地適應在航空母艦上的起降,起落架不僅增加了彈射杆,在整體強度上也有提升。加粗兩成的支撐杆、主起落架採用雙輪設計,可把降落時輪胎與甲板間的壓強均勻分散,降低甲板摩擦損耗,相當於重新做了設計。

●尾鈎是艦載機成功着艦的重要裝置。 視頻截圖

李國恩表示,由於飛行姿態原因,戰機的飛機尾鈎一掛上,前起落架就會砸到甲板上。一是對它強度的考驗,二是前起落架的性能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點,「你可以看到起落架非常粗,我們的工業水平還在進步,未來我們希望它結構細一點、輕一點。飛機越輕,空中的性能越好。」

位於殲-15T尾部的溝槽形狀的尾鈎是其另一個突出特點。專門從事飛機結構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師朱琳告訴記者,尾鈎看上去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設備,但它卻是艦載機成功着艦的重要裝置,在設計上要考慮諸多因素。「攔阻索就鈎在鈎頭裏面,攔阻索拽着飛機,把飛機給停下來。在設計上,它的耐衝擊、耐過載,還包括耐磨損,都是非常重要且要考慮的因素。」

朱琳解釋道,在艦載機降落時,尾鈎會從收的狀態快速釋放,狠狠地砸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通過與攔阻索的勾連,在極短時間內實現降速,這就要求他們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飛機的整體結構。

隨着科技實力的進步,孫聰強調,未來中國艦載機將變得更加智能化。他還特別提到了殲-35——「殲-15追求能量機動,追求武器怎麼使用;殲-35追求的是信息化,就是怎麼能更快,從探測到打到撤離,全要快。」

相關報道:

(有片)獨家觀察 | 殲-15與殲-15T同步亮相山東艦甲板  一文睇清兩者差異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