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記者 曾業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三項新的對外開放優化措施,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支持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措施包括完善債券通南向通運行機制,支持更多境內投資者「走出去」投資離岸債券市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在債券通周年論壇上表示,今年初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公布了南向通一系列優化措施,其中支持境內投資者更方便購買多幣種債券、延長結算時間、增加託管行等措施目前已落地,近期已擴大境內投資者範圍至券商、基金、保險、理財等4類非銀組織。

她指,優化措施又包括優化債券通項下的離岸回購業務機制安排,便利境外投資者進行流動性管理。人民銀行將拓寬離岸回購應用場景,可交易幣種由人民幣拓寬至美元、歐元、港幣等多幣種,支持香港CMU參照債券回購的國際通行做法,取消對回購質押券的凍結,進一步盤活質押券,支持香港CMU簡化債券賬戶開立等業務流程,提升操作便利度。人民銀行後續將推出跨境回購業務。

此外,人民銀行亦將優化互換通運作機制,進一步滿足投資者的利率風險管理需求。江會芬指出,在今年以豐富產品期限和類型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將建立報價商動態管理機制,擴充互換通報價商隊伍,並調整互換通每日交易淨限額。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與香港的務實合作,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繁榮發展,為加速建設金融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她續指,人民銀行將繼續加強與境外機構的溝通交流,一如既往的歡迎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也一如既往的做好服務工作。人民銀行正積極研究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其他措施,包括深化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聯通合作,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債券成為全球高品質流動性資產;提升跨國投融資的便利化水平,推動建立面向境外投資者的一站式開戶平台,與財稅部門共同推動明確面向境外投資者的後續免稅安排;以及豐富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產品體系,提升市場流動性,推動岸與離岸人民幣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回顧過去工作,江會芬指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持續加強與全球投資者、行業協會、指數編制公司、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監管單位的溝通交流,積極響應市場訴求,會同內地和香港各方不斷優化債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互換通運行機制,推出以債券通項下離岸債券回購業務,並推動債券通債券在香港市場成為被廣泛接受的擔保品,包括被納入互換通保證金,以及香港場外結算公司各類衍生品業務的保證金等。

她指出,在境內外各界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顯著提升。截至2025年5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總量達4.4萬億元人民幣,較債券開通前增長了近400%,已有1,169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涵蓋了全球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權類機構和商業類機構投資者。全球前100大資產管理機構已有80餘家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投資,境外投資人交投活躍。今年以來北向通的累計交易量已超過5.5萬億元,境外投資者也積極參與互換通業務,截至5月末累計達成1.2萬多筆交易,累計成交名義本金額約5.88萬億元,按月計算的日均成交名義本金顯著增長,從上線首日的日均約30億元,成長至今年5月的日均約200億元。

江會芬認為,今年上半年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全球市場劇烈波動,但中國金融市場表現相對穩定,全球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總量較今年年初增長近2,000億元,顯示境外機構在關稅事件後普遍看好人民幣資產。中國債券在富時羅素全球國債指數中的佔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中的佔比升至全球第三,均高於納入指數時的預期佔比,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江會芬。(記者 黃艾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