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第8604部隊」大本營所在地(現中山大學醫學院圖書館)(翻拍)。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這方圓一公里內,湮沒過數千具無辜者的屍體,他們沒有留下姓名……」南石頭,廣州海珠區一條行政街,在80多年前曾是數以萬計香港難民在戰亂中經水路北上逃亡的終點,不幸的是這裏也是他們大部分人生命的終點。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坐着「大眼雞」的香港難民,歷盡千辛萬苦從珠江口來到廣州,不承想「才脫虎穴,又進狼窩」,他們被日軍攔截並送入南石頭的難民收容所——侵華日軍在華南負責研製細菌戰、番號為「波第8604部隊」的試驗場,淪為「活人試驗品」。

日本學者松野誠也繼捐贈侵華日軍在香港開展「偽鈔戰」有關檔案史料之後,7日再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波第8604部隊」名冊的彩色掃描件。這是該部隊名冊首次在中國國內整冊出現,與華南地區留存的日軍細菌戰歷史遺址、遺蹟形成了有力呼應,以日方檔案文件的形式印證了此前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老兵證詞和倖存受害者口述史料的真實性。有研究華南抗戰史的專家認為,名冊將為深入研究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歷史真相提供不可或缺的線索,也有專家指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的受害者「甚至可能比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還要多」。

日本學者松野誠也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波第8604部隊」名冊的彩色掃描件。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中國多次發動細菌戰,對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傷害。除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日軍還組建了設在廣州的「波第8604部隊」及設在中國其他地方的多支細菌戰部隊,名為「防疫給水部」,表面上從事防疫和向士兵提供淨水的工作,實際上卻幹着細菌戰和人體活體實驗的罪惡勾當。細菌戰部隊屬於日軍秘密部隊,且日軍在戰敗時將大量資料銷毀,因此有關「防疫給水部」的原始史料尤為稀少。

「波第8604部隊」拿活人做病毒實驗

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在華南地區拿活人做細菌、病毒實驗,屠殺大量粵港難民,罪行纍纍、罄竹難書。有學者研究報告統計推算出,死於「波第8604部隊」細菌實驗的粵港難民就有約4,000人,受害於日軍細菌戰的華南百姓更是不計其數。在今天的廣州市海珠區南石頭相關日軍細菌戰歷史遺址上,仍然竪立着30年前由民間人士設立的「粵港難民之墓」,默默訴說着這段慘痛歷史。

「波第8604部隊」遺留下的醫用鐵櫃(翻拍)。

據廣東省檔案館介紹,今天接受捐贈的這本名冊是從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複製出來的彩色高清掃描件,它是日軍編撰的原始文件。歷時一個半月,松野誠也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不違反各方相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成功複製了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名冊,並將其捐贈給廣東省檔案館。

名冊記錄860名成員資料

這份名為《南支那防疫給水部波第八六零四部隊留守名簿》的日文檔案編纂於1945年(日本昭和20年)2月1日,屬於日本侵略軍「波第8604部隊」寄回東京留存備查的該部隊人員名冊檔案文件,用於日本陸軍省對該部隊進行集約化管理。二戰後,該檔案曾被日本秘藏多年,直至2019年其存在才被世人知曉。日本迫於各方壓力,終於在2025年5月14日公布該檔案,提供預約申請到場查閱。

名為《南支那防疫給水部波第八六零四部隊留守名簿》詳細記錄了成員的各種信息。

《留守名簿》主要記錄了編纂時仍在籍的860名成員的姓名、出生日期、役種、兵種、職務、前屬部隊番號及編入日期、編入該部隊日期、入伍年份、任現職年份、戶籍地、家庭住址、留守家人姓名等信息。

超20萬人經水路歸鄉「人間蒸發」

華南理工大學退休教授、廣東省參事室退休參事譚元亨是研究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的資深專家。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當年日軍施行「歸鄉政策」,第一批由水路歸鄉到廣州的船隻逾100航次,人數至少在20萬以上,「但基本人間蒸發了!」根據他和學生的調研結果,侵華日軍華南細菌戰的受害者「甚至可能比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還要多,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對於此次名冊捐贈,已經70多歲的譚元亨很是激動,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收穫」,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波第8604部隊」之謎徹底解開。

擬與港大學專家聯繫交流史料

華南師範大學學者、華南抗戰歷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吳佩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名冊是最權威的檔案、最全的人員名單、最詳細的人員信息檔案、最核心的檔案,將為深入研究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歷史真相提供不可或缺的線索。「實際上『波第8604部隊』在香港也有分部,研究侵華日軍在華南的細菌戰,離不開香港這個地方,因此未來將與香港的大學專家進行聯繫交流。」

倖存者:全船480人最後只剩下40餘人

「日軍侵佔香港後,1942年初(春節前)我帶着兒子、女兒和家婆共4人,買船票坐拖渡船從香港回廣州,全船約480人。船到廣州南石頭後,被日軍攔住不給上岸,說要檢查瘟疫……我在船上大約月餘,走的時候,原來的480人,最後只剩下40餘人。我見到有幾個在船上死了,被日軍丟下河裏去,其他進了傳染病室,沒有回來,聽人說他們都死了。我離開船後再也見不到船上的人了。」泛黃的手稿,是被公認為調查研究侵華日軍在粵進行細菌戰與化學戰第一人、廣東省社科院原研究員沙東迅於1994年訪問香港難民倖存者何瓊菊的實錄。當年何瓊菊已經80歲。

廣東省社科院原研究員沙東迅於1994年訪問香港難民倖存者何瓊菊(翻拍)。

香港英軍失守之後,1942至1943年間由於日軍施行「歸鄉政策」,大量香港難民被遣返廣州。據不完全統計,在香港淪陷後的三年零八個月中,先後有104萬香港難民迫於生計回到內地。當時香港難民回鄉路線有三條:東線,由香港經九龍半島,越過深圳河,從內地進入廣東;西線,從香港坐船經澳門,從珠海進入廣東;中線,從香港坐船繞過大嶼山,從珠江口進入廣州。中線的終點,就是何瓊菊口中的南石頭。

難民收容所成「細菌殺人工廠」

其時,廣州當局把原南石頭懲戒場改為「廣東省南石頭難民收容所」,原意是將粵港難民和流浪街頭、無家可歸的乞丐集中收容救濟。沒想到,這裏成為了侵華日軍的「細菌殺人工廠」。何瓊菊的兒子馮芳標一提起南石頭就「毛骨悚然」。逃難時只有八九歲的馮芳標對難民營的日子印象深刻:「在船上的人數一天天減少……當時日軍製造『理由』要把我們整死,或讓細菌在我們身上互相傳染。」

何瓊菊的證詞,恰好與曾參與屠殺的「波第8604部隊」老兵丸山茂供述互相印證。1993年,因無法承受良心拷問寫下了屠殺證詞,他明確指出,大量屠殺香港難民的細菌戰,起因於日軍對香港的侵略。昭和十七年(1942)一月,香港那個軍政廳企圖把市民趕出佔領區,開始徵收香港、九龍的糧食、物資,這使香港居民陷於嚴重缺糧的境地。這時,軍政廳發出公告,只要市民回家鄉,就發給糧食……那些人從珠江溯源而上,湧向廣州市。軍方為了保持廣州市的治安穩定,不讓他們進入廣州市,而關在灘(南)石頭難民收容所裏,施以慘無人道的細菌戰。

港區人大代表:重啟遺址認定刻不容緩

多年來粵港社會各界不斷發出呼籲,在廣州海珠區重修「粵港難民紀念碑」,同時修建一座紀念館,舉辦專題展覽,展示粵港兩地人民共同的抗戰記憶。「至今未有實際進展。」從全國政協委員到全國人大代表,已經為此事奔走多年的凌友詩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儘管有1995年原「波第8604部隊」班長丸山茂親自來華懺悔、8604老兵井上睦雄在《朝日新聞》電視台的專輯節目親證活體實驗罪行、日本反戰團體會員糟川良谷調查數本日本戰時記錄證實細菌戰等實證,但對於抗戰時期廣州南石頭粵港難民遺址的調查、研究、認定工作,至今未能確定。

1995年,丸山茂親自到「粵港難民之墓」前痛哭懺悔(翻拍)。

早在2017年3月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龍子明等23位全國政協委員就聯名提出了《關於建立廣州南石頭侵華日軍細菌武器大屠殺紀念館的提案》(第3866號)。2019年,凌友詩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相關內容提案。

而在2018年廣州市兩會上,廣州市政協兩個專委會也聯合遞交了相關提案,建議可以先建設抗戰時期廣州南石頭粵港難民遺址紀念館。

位於廣州海珠紙廠小區內的粵港難民紀念園。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出《關於重啟廣州南石頭難民營日軍細菌戰試驗遺址認定工作的建議》,」凌友詩說,「隨着時間流逝,當年來華懺悔的日本士兵和協助掩埋屍體的挑夫也都年事已高、相繼去世,人證、物證很可能隨之消失,如今重啟遺址認定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731部隊原成員83分鐘口述證言:我解剖過300個人體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欣欣 哈爾濱報道)在「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首次在國內公布該部隊原隊員胡桃澤正邦的完整版口述證言視頻資料。在長達83分鐘的視頻中,胡桃澤正邦對731部隊從事人體解剖、開展人體實驗以及實施細菌戰等罪行供認不諱:「我解剖了300個人體,其中有三分之一曾被(作為標本)保存下來,其餘的都燒了。我們解剖的時候,人還是溫熱的,有血噴出。」

七三一部隊原隊員胡桃澤正邦。香港文匯報哈爾濱傳真

哈爾濱市侵華日軍細菌與毒氣戰史研究會副秘書長金士成介紹,《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留守名簿》即《七三一部隊留守名簿》中有記載,胡桃澤正邦是731部隊的解剖技師,1913年5月25日生人,曾從事結核菌實驗研究,後參加活體解剖,於1993年在日本去世。這份視頻是胡桃澤正邦1991年8月在一次展覽上揭露731部隊罪行的影像,後被日本民間和平團體保存。2024年8月,該館在日本731問題研究專家原文夫處徵集而來。

至少3000人死於人體實驗

胡桃澤正邦在視頻中親口承認,侵華日軍為了製造毒力更強的細菌,就要讓細菌通過活體的血液,這樣才能達到效果。「進行人體實驗的人被稱之為『馬路大』。」胡桃澤正邦所說的「馬路大」,日語是「原木」的意思,可見他們完全沒有把被實驗者當人,這其中包括中國人、朝鮮人、蒙古人、蘇聯人等,特設監獄中的常備人數在40人以上,以便隨時補充。

金士成介紹,根據731部隊第四部的部長川島清在伯力審判時的證言:「1939年到1945年,每年被押進731部隊本部監獄用作實驗材料的有400至600人,每年因受實驗而死去的至少有600人,總數不少於3,000人。」而通過對特別移送檔案和口述證言的統計,可以確認在731部隊特設監獄慘遭人體實驗的受害者有1,549人。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