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9年興建高鐵風波中出位的「本土研究社」,與「土地正義聯盟(土盟)」同氣連枝。「土地正義聯盟」於2011年成立,由多個深黃社運及環保團體組成,有指加盟的「本土研究社」實為「土盟」的研究及教育部,大致分工是「土盟」主導抗爭和社區運動,而「本土研究社」則以「學術研究」為名,為其行動提供經美化後的所謂理論支持。
「本土研究社」過去以激進手段反對多項政府發展計劃,包括反對遷拆天星碼頭、皇后碼頭、高鐵興建等。核心人物陳劍青被指是「土盟」的核心研究員,負責撰寫所謂「政策分析」,是煽暴派朱凱廸的「文膽」。
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土盟」樹倒猢猻散,部分成員被捕或敗走,隱形「深黃」的陳劍青則帶領「本土研究社」以偽科學偽保育團體繼續「軟對抗」,在香港重大經濟發展項目的公眾諮詢上,草擬「反對意見書」鼓動網民在意見書上簽署提出反對,營造假民意。
絕大部分反對申述書抄範本
例如在「洗衣街/花墟道發展計劃」,「本土研究社」圖煽動市民的反政府情緒。為營造民意如潮湧的效果,「本土研究社」透過社交媒體鼓動網民填寫所謂「三分鐘」的申述書範本,只要網民填寫基本資料,申述書便會自動寄出,營造大量反對意見的假象。然而市民普遍對實際內容並不了解,翻查城規會網站可見,絕大部分反對申述書都是依據該範本提交,可見這些所謂「反對意見」,均是「有組織性動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