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馬曉芳、郭瀚林、李暢 北京報道)《大公報》戰地記者方大曾是「七七事變」報道第一人。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方大曾不顧危險,於7月10日早晨獨自騎單車前往盧溝橋採訪。記者7日遠眺盧溝橋,石獅們依舊橋頭欄桿上列隊,追尋方大曾戰地報道中的硝煙印記。

圖為盧溝橋。(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曉芳 摄)

他在戰地報道《盧溝橋抗戰記》中寫道,二十九軍的士兵每一個都很可愛,他們平均年齡都很小,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正充滿了天真活潑和英勇熱烈的心,又何況他們都受過鐵的訓練與強烈的民族意識的澆灌呢。

圖為盧溝橋。(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曉芳 摄)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方大曾不顧危險前往事變現場,並在7月10日早晨獨自騎單車來到盧溝橋採訪,拍攝了很多珍貴的戰地照片。他不僅客觀、真實地描述了盧溝橋事變的發端、當時守軍的態度、敵方的動向,也記錄了中國守軍英勇抗戰、決不退縮的情形。後來,該通訊配發圖片被《世界知識》雜誌刊發,被中外媒體廣泛採用。想當年,城牆上的纍纍彈坑,也曾給予方大曾奮勇報道的勇氣和力量吧。1937年9月30日,方大曾在發出最後一篇報道後,杳無音訊,他也被稱為「永遠25歲的戰地記者」。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