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山東艦駛入香港水域,700名官兵在甲板上排出「國安家好」四字,殲-15戰機整齊列陣,不少香港市民親臨岸邊觀艦,現場掌聲與驚嘆不絕於耳。這艘由國家自主研製、象徵大國國力的航母首次訪港,既是一次震撼的軍事展示,更是一場鮮活深刻的國民教育課。

今年恰逢香港回歸28周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同時亦是抗戰勝利,山東艦此時訪港,意義重大。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航母編隊是「國防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象徵,而市民能夠「身臨其境體會國防教育、熔鑄家國情懷」,正好是一堂無聲卻深刻的愛國教育。

山東艦作為「國產航母第一艦」,排水量達6萬噸,配備殲-15戰機及多型直升機,其雄姿本身已是國力的象徵。與之同行的還有「萬噸大驅」延安艦、隱身性能卓越的湛江艦,以及多次海外執勤的運城艦。這些國之重器近距離展示,讓不少從未涉足軍事領域的香港市民首次真切體會到國家國防實力的飛躍式發展。

許多市民自清晨六時便前往海邊迎接艦隊,一睹航母真容。有人特意從將軍澳趕到數碼港拍照留念、有退伍海軍帶着孫兒來感受今日強軍風貌、也有青年直言:「震撼」!這些回應,勝過千言萬語。

過往,本港在國防教育上的推廣較為有限,學生對國家軍事發展的認識大多停留於課本。如今,山東艦訪港所帶來的不止是視覺震撼,更是一次全民國防教育的契機。編隊官兵除了開放艦艇展示武器裝備外,亦安排與香港青少年學生面對面講解國防知識,並與駐港部隊及紀律部隊開展文體交流,進一步拉近軍民距離。

教育的本質,在於啟發情感與價值觀。當青年親眼見證海軍官兵的紀律與奉獻,感受航母之雄偉、軍備之精良,那份對國家的認同便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從心而發的榮耀與責任。國防的意義,從來不僅限於抵禦外敵,更是保障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的基石。正如行政長官所言,國家安全「固若金湯」,才能為香港發展提供穩定大後方。從南海遠海演訓到保護海上航道,中國海軍的進步不僅關乎國防,也是捍衛國家貿易、能源供應與國際話語權的關鍵力量。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理應對此感恩,並且深刻理解國防對自己生活的深遠影響。

當下的國民教育不應再停留於紙上談兵或形式化活動,而是要更多引導學生親歷其境、眼見為實,山東艦訪港正是最佳教材。特區政府應把握這次難得機會,進一步與中央協調,定期安排軍艦訪港。同時,當局可鼓勵學校積極組織參觀交流,參訪駐港部隊營地,體驗軍事展覽,使國防教育常態化、生活化。

山東艦訪港,帶來的不只是一次國防展示,更是對特區人民深深的關懷與信任。在動盪多變的國際環境下,讓市民看見國家之強、軍力之盛,是最穩定人心、最激發家國情懷的方式。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教聯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