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設定的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於下周三(7月9日)屆滿。特朗普周五宣布,美國政府即日起會向部分貿易夥伴致函,單方面知會各國將被美國徵收的關稅比例,揚言貿易夥伴必須從8月1日起繳納關稅,最高或達到70%。美國財長貝森特則表示,美國預計會對約100個國家實施10%對等關稅稅率。

特朗普受訪時表示,在暫緩期限截止前,所有與美國尚未達成協議的貿易夥伴,都會收到美方致函。他稱美方周五會發出10或12封信函,更多信函會在未來數天內寄出,預計到下周三會通知所有貿易夥伴。特朗普沒有披露具體關稅稅率,僅表示稅率「在60%或70%,到10%或20%之間」。
新關稅將遠超4月公布數字
若特朗普說法屬實,新的對等關稅最高稅率將遠高於特朗普今年4月公布的數字,當時特朗普宣布向絕大多數貿易夥伴徵收10%對等關稅,最高稅率約50%。特朗普沒有說明哪些貿易夥伴會被率先徵稅,也未提及特定商品的稅率會否較高,僅表示「各國將於8月1日開始付款。資金從8月1日開始進入美國」。
為期90天的暫緩期內,特朗普政府僅宣布與英國和越南達成協議,其中與越南達成的協議細節並不明確,白宮至今還未發布任何協議條款清單,至於日本、韓國和歐盟等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則仍與美方磋商。被問及會否達成更多協議時,特朗普直言「我傾向於發出信函,說明他們將支付哪些關稅」。
貝森特接受彭博社訪問時稱,預計到下周三暫緩期屆滿前,美方還將宣布一系列與貿易夥伴的協議。貝森特沒有排除暫緩期延期的可能性,表示特朗普擁有是否延長期限的最終決定權,政府官員都會依照總統的意思行事。
營造自己處有利地位
路透社分析稱,多數貿易專家早前推測,美國會與各國達成協議再決定關稅稅率,但特朗普的做法與之明顯不同,說明特朗普顯然更願意凸顯自己處於有利地位,單方面通知貿易夥伴必須遵守美方提出的關稅稅率。特朗普早前宣布90天暫緩期時已受到普遍質疑,事實證明美國政府遠遠無法趕及在暫緩期屆滿前,與貿易夥伴達成協議。
路透社還指出,今年4月推出對等關稅時,特朗普政府向123個國家和地區徵收10%基礎稅率,如今貝森特稱10%稅率適用約100個國家,意味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關稅稅率還將被上調。預計部分貿易夥伴收到通知後需繼續談判,設法令美方同意降低稅率。
馬克龍籲盡速達成歐美貿易協議
在美國設定的「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屆滿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周四(7月3日)表示,希望歐盟與美國「盡快」達成貿易協議,並朝「最低關稅」方向努力。

馬克龍在造訪南法著名洛克福藍紋乳酪的發源地時說,「我認為正確的協議是能盡速達成的協議,關稅要愈低愈好,且必須公平且穩固。我們需要的不是歐美之間的關稅壁壘,而是一個產品能夠流通的開放市場。」當地的乳酪製造商預期將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大幅調升的衝擊。
歐盟委員會負責歐盟貿易政策,最遲須在下周三與美方達成協議,否則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恢復他對歐盟的全面關稅措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較早時表示,歐盟已準備好跟美國達成協議。歐盟主管貿易事務的執行委員塞夫科維奇近日在華盛頓,預定與美方官員會晤。若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歐盟輸美商品預期被徵收的關稅將倍增至20%甚至更高,特朗普此前曾揚言,要實施高達50%的關稅措施。
李在明:與美貿易協議仍不明朗 韓貿易部長赴美談判冀延長期限
韓國總統李在明周四(7月3日)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與美方能否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設定的7月9日限期前,完成關稅談判。他指出兩國仍在努力澄清立場,並確定可達成共識的領域。韓國貿易部部長呂漢辜計劃周五晚啟程赴美,希望與特朗普政府就關稅一事進行談判。
李在明召開上任以來首次記者會,他指目前與美國進行的貿易談判明顯是「不容易」,不過強調會以本國利益為中心,切實外交原則為基礎之上,推動與美國談判,以取得雙贏成果。李在明還重申,他希望改善與朝鮮嚴重緊張關係的意願,儘管他承認兩韓之間的互不信任根深蒂固,短期內難以彌合。
呂漢辜周五指出,會在談判中尋求延長暫緩期限,不過具體情況仍取決於談判進展,強調關鍵在於談判內容,而非雙方會否在「死線」前達成協議。報道稱,預料呂漢辜將在談判中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等高層官員。
韓國目前面臨美國高達25%的關稅,以及美國進口汽車關稅及鋼鋁產品關稅,呂漢辜稱將在談判中爭取免除這些重稅,還強調美方要求韓國改善農產品和汽車業的市場准入,以及提高數碼行業的市場准入與非歧視待遇,他透露會綜合韓國情況進行靈活應對。
學者:越美達貿易協議可成各國參照藍本
(特約記者 劉正言)美國對貿易夥伴寬限執行「對等關稅」90天的期限將於7月9日屆滿,大部分國家寄望在限期屆滿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經濟學者認為美國與越南達成的協議,可以成為世界各國與美國的談判藍本,結果主要視乎其倚賴美國貿易的程度。

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所有未能在寬限期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必須從8月1日起支付美國單方設定的關稅稅率,稅率從10%至70%不等。亞洲經濟學者威廉斯認為,各國與美國談判時可以參照越南,把關稅稅率鎖定在美國要求越南支付的稅率20%或更低水平。他指出越南是極度倚賴美國貿易的國家,而且越南的談判能力相對較為薄弱。
要求越南支付40%轉運商品稅
花旗銀行的經濟分析員和策略師表示,美越達成貿易協議,或最引起與越南相若的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關注,而且擔心談判若有差池,美徵收的進口關稅稅率或高於20%。他們強調特朗普非常注重單方徵收轉運商品稅,以他要求越南支付40%轉運商品稅,其他新興國家也需同意支付,最多只能爭取較低稅率。花旗銀行分析報告指出,亞洲新興經濟體若有很多外國企業在當地設廠生產,料將面對美加徵轉運商品稅的風險最大。
東盟研究專家文卡特斯瓦蘭指出,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很早表明願意與美國談判,談判進程較為順利。相對於歐盟,文卡特斯瓦蘭表示,歐盟的經濟和談判力量遠超亞洲新興國家,但歐盟一直要求美國免關稅,美國勢難答應。他認為美國與歐盟較易首先達成原則性協議,如果雙方最終能把對等關稅定在10%已很理想。

加拿大較早前撤銷對美國徵收數碼服務稅(DST)後,美國立即重展貿易談判,但分析家指出加拿大總理卡尼與美國進行農業貿易談判極艱巨,尤其是特朗普早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已直斥加拿大對美國乳製品徵收的進口關稅稅率超過200%,實在是佔盡便宜。農業談判變成卡尼的燙手山芋,他必須解開這個死結,才可望雙方在預定7月21日前達成貿易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