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香港今年將於9月7日舉行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以及於12月7日舉行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立法會於5月通過修例,包括賦權選管會在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可採用電子點票。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立法會換屆選舉將在多個環節引入新舉措,最主要的是將在選委會界別分組補選、功能界別選舉採用電子點票系統,「我們目標是投票結束後,當天晚上就出結果。」為確保運作萬無一失,系統設「三重保障」機制。另外,為方便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人投票,局方考慮在機場、港珠澳大橋口岸附近增設票站,目前正在構思中。

今年的選民登記已於6月2日截止,曾國衞表示,目前正整理新登記選民的資料,稍後會公布相關情況。今年將會引進電子點票系統,用於選委會界別分組補選和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曾國衞表示,現在的投票環節已經很順暢,接下來希望在點票環節也能力求更快完成。目前,這套系統已開發完成並進入測試階段,為確保運作萬無一失,系統設計了「三重保障」機制。
邀獨立第三方進行安全及私隱評估
「假設主系統故障,將立即啟動第二套備用系統;萬一兩套電子系統均失效,則會啟動傳統的人工點票方式。」曾國衞強調,有關系統經過嚴密測試,包括邀請獨立第三方進行安全及私隱評估,這樣三重保障的做法較為穩妥。
被問到新系統的具體提速效果,他說,「目標是投票當天晚上就能完成(點票),但需視乎最終測試情況而定,首先要確保系統穩定,再進一步加快時間。」
為方便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人在選舉中投票,局方計劃在年底立法會換屆選舉中擴展便利投票安排。曾國衞解釋,過去在上水附近邊境口岸設置的票站反應很好、很方便,今年將以此為基礎,積極物色新增合適票站,例如機場或港珠澳大橋口岸附近區域,讓更多內地港人便捷回港行使投票權。
他強調,選址需要平衡實際條件,「邊境口岸每日過關擁擠,未必有空間設置票站,鄰近地點就需要考慮交通配套,目前尚在調研具體的新增票站地點和數量中。」
研與全運會結合宣傳 邀運動員站台
特區政府面對財赤壓力,曾國衞表示,今年的選舉宣傳經費秉持「應使則使」原則,希望在成本控制與效果之間取得平衡。但他強調,「選舉對香港的繁榮穩定至關重要,該花的錢會審慎使用,但不會因預算緊張而減少必要工作。」局方正研究將年底立法會選舉宣傳與11月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相結合,如邀請運動員來站台,或以運動方式來宣傳等,希望達至「1+1大於2」的效果,宣傳策略則是「時下流行什麼,就蹭什麼熱點」,同時會持續構思新點子。
曾國衞不預測立法會選情和投票率,強調會以「做好工作讓更多市民參與(投票)」為目標,「畢竟投票率確實受到很多因素影響。過去大家看到,在香港最亂的時候投票率最高,這不代表什麼。我們也不希望用煽動手法提高投票率,這不應該。」
完善選舉文化 擺脫抹黑攻擊
「完善選舉制度也要完善選舉文化,過去那種相互抹黑、相互攻擊,甚至用嘩眾取寵的方法(爭取選票),這不是健康的選舉文化,也不利於社會,」曾國衞強調,「現在的選舉制度符合『一國兩制』方針,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和實際情況,是一個好的民主制度、好的政治制度,必須長期堅持。」
「我們完善選舉制度時一再強調,希望是一個『五光十色』的局面,希望不同政治光譜、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只要你是愛國者,立場堅定,有能力,能代表市民和業界,我們都希望大家出來參選。」曾國衞表示,現在是一個良性競爭的時代,參選者比拚政綱、比拚能力,也希望市民認清手中選票的實際價值,善用選擇權。
深化四大工作重點 秉持「從結果出發」原則
曾國衞在訪問中回顧了本屆特區政府上任3年來的工作,形容時間飛逝且成果豐碩。未來,局方將持續深化四大工作重點,一是完善選舉工作, 長期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辦好每場選舉。二是深化融入國家發展,爭取中央更大支持,加強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及「一帶一路」工作。三是加強愛國教育, 持續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鞏固和維護國家安全。四是繼續團結各界力量, 除維持與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聯繫,亦將加強與不同愛國愛港團體合作,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曾國衞表示,在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只爭朝夕」的理念及「以結果為目標」的工作文化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以「從結果出發」的原則來做事,例如完善選舉制度,包括提名、資格審查、宣誓安排及違誓處理機制等都貫徹這一理念,確保最終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完善選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見成果
總結過去3年主要工作成果,首先是完善特區選舉制度。曾國衞表示,2021年國家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行政長官選舉及立法會選舉均實施創新改革,有效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2023年,完善地區治理體系、重塑區議會、推出關愛隊、「三會」等措施,成效顯著。
其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是關鍵任務。政府成立初期即設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行政長官親自主持,3位司長任副組長,積極推進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深化與內地合作,促進兩地交流。
此外,在行政長官指示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成立,小組制定短、中、長期目標,包括即將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同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建立了與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的恒常聯絡機制,定期舉辦座談會等聽取意見,凝聚各界力量推廣施政。
港須識變應變求變 適應消費模式轉變
「變幻才是永恒,關鍵是我們如何適應。」面對近期港人熱衷北上消費的現象,曾國衞在訪問中表示,這非新鮮事,關鍵在於香港須秉持「識變、應變、求變」的態度,積極適應消費模式的轉變。他認為社會無須過度渲染,相信港人傳承的「獅子山精神」具備應變能力,呼籲大家齊心「努力做好自己工作」,適應時代變遷。
曾國衞以自己曾擔任入境處處長的觀察為例,指港人北上消費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蔚然成風,「在羅湖城購物等,數量不比現在少。」單從數字上看,現時北上人潮並無特別增長,公眾感覺落差可能源於內地居民訪港消費模式的改變,由過往的快速增長轉向現今更趨「平實」及「深度遊」,「今天可能是豪華遊,明天可能是樸實遊,後天可能是深度遊,模式一直在變,關鍵在於採取什麼對策以及如何適應。」
對北上消費對衝擊本地經濟的憂慮,曾國衞引述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說過,香港必須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他深信「有麝自然香」,大家對北上消費無需過分渲染和憂慮,香港更應思考如何主動提升吸引力,「如果人家不來消費或不來參與經濟活動,那我們自己要思考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