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誠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Fox新聞節目中的言論令人咋舌。面對所謂「東大黑客」的追問,他反問:「你以為我們不會這麼乾?我們會,我們乾的事可多了。」更直言不諱補充道:「這就是世界的運行方式,世界很殘酷。」這番赤裸裸的坦白,無異於公開承認美國在網絡空間發動攻擊是常態操作,徹底撕下了其「規則捍衛者」的假面具。這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對《紐約時報》等媒體長期揭露的「稜鏡計劃」等全球監聽行動的一次總統級背書。
香港命門暴露:美製設備「後門」成國安計時炸彈
特朗普的直白,恰恰為香港當前面臨的嚴峻安全困境提供了最真實的註腳。一直以來,美國科技巨頭的產品,如思科(Cisco)路由器漏洞被指是預置的「後門」,以及香港空管系統採用的美國「雷神AT3」技術所潛藏的國防監控風險,類似事件屢屢曝光,絕非空穴來風。恰逢本報關注到,7月1日在馬來西亞召開的2025年馬來西亞國家網絡防禦與安全展覽與會議(CYDES 2025),內地網絡安全廠商奇安信公司披露了活動於北美時區的新型APT組織「夜鷹」,利用微軟Exchange郵件服務器「後門」,大面積入侵竊取個人用戶隱私數據和組織用戶郵件往來內容。當這些美製設備深植於香港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甚至關鍵基礎設施之中,特朗普口中的「我們乾的事」,恐怕早已無聲無息地發生——官員的機密通訊、敏感文件數據、城市運行的命脈,都可能透過這些如同「無掩雞籠」般的漏洞,暴露於無形的竊取之下。
美式雙標食相難睇:打壓中企 VS 縱容竊密
最諷刺的是,美國一方面利用自身技術霸權與產品漏洞,編織全球監控網絡;另一方面,卻高舉「國家安全」大旗,對華為、TikTok等中資企業進行全球圍堵打壓。這種赤裸裸的雙重標準,將技術霸權演繹到極致。所謂美式「網絡安全」的本質,其實是維護其單向透明的竊密特權,將包括香港市民私隱、金融機構數據在內的全球信息,視作可以隨意攫取的戰略資源。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食相」,實在難看。
香港須加快行動:汰換高危設備 築牢數字防線
特朗普的冷酷發言點明了殘酷現實——「世界是這樣運行的,世界很殘酷。」這是對香港的嚴厲警示:在數字時代,過度依賴潛在對手掌控的技術鏈條,等同將城市命門拱手相讓。內地關鍵領域早已未雨綢繆,系統性替換高危美製設備。相比之下,香港的「去美化」進程顯得更為逼切。特區政府必須落手落腳,拿出決心與魄力:
加速汰換高危設備:在公務系統與核心基建(如政府運作、金融系統、交通管制)中,盡快淘汰思科、Zoom、Exchange、飛塔等高危美製產品,優先採用安全可控的可信賴替代方案。
完善法律屏障:盡快檢討及修訂《官方機密條例》等相關法例,將採用高風險外國設備明確界定為潛在的國家安全漏洞,從法律層面堵塞數據外泄渠道。
支持本地科創:積極扶持本地創新科技發展,推動研發及應用更自主安全的技術解決方案,逐步建立真正可靠的網絡生態。
掌握數字主權 方保香港未來
特朗普的「大實話」是一記響亮警鐘。當網絡空間的攻防已成為大國博弈日常,香港若繼續麻木,沉醉於對美製技術的幻想,我們的金融數據、市民私隱、城市安全,最終都難逃在美式「殘酷」法則下任人魚肉的命運。唯有以最快速度掌握數字主權,築牢自主可控的技術防線,香港才能真正守護七百萬市民的福祉。技術自主已非選擇題,而是生存的必然法則。在特朗普承認的這個「殘酷世界」裏,唯有過硬的「自家制」技術盾牌,才能為香港贏取真正的數字安全與尊嚴。香港,是時候行動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