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新機遇・共謀新發展」圓桌論壇環節,嘉賓們從資本對接、供應鏈優化等維度,剖析如何利用好滬港兩地獨特科創優勢創造出更大價值。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夏微 上海報道)日前,以「滬港聯動 科創共融」為主題的「2025 滬港創新項目評選」活動已開啟報名。主辦方上海市香港商會希望,通過這樣一份聚焦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招賢令」,充分融合滬港科創資源,深度聯動,助推滬港合作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2日,上海市香港商會「2025滬港創新項目評選」輔導營活動在上海中心舉辦。來自滬港兩地的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專家、投資人就創新實踐進行了分享。活動採用「線下分享+線上直播」模式,搭建起一個滬港科創資源交流對接平台。

上海市香港商會副會長、創新項目評選負責人黎慶文全面介紹評選機制。記者夏微攝

整合滬港兩地資源 助力項目落地生根

記者獲悉,去年,上海市香港商會就打造了「創新無處不在」港商創新項目評選活動。彼時,活動吸引了眾多科創企業參與,項目涵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活動期間,共收到有效報名項目68個,從中產生5個冠軍獎及15個優秀創新項目,十多個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為滬港兩地科創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上海市香港商會「2025滬港創新項目評選」輔導營活動吸引了眾多滬港兩地人士參與。記者夏微攝

今年,上海市香港商會全面升級推出的「2025滬港創新項目評選」,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且以更務實的姿態構建了科創要素流動新通道,建立「雙城雙向科創項目孵化機制」,進一步加強滬港兩地在科創領域的聯動,實現優勢互補,共謀發展。上海市香港商會副會長、創新項目評選負責人黎慶文說,今年評選將重點關注項目的落地性,確保優秀項目能夠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滬港科創產業發展。「我們與園區、孵化基金、高校等合作,為入選項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資金、場地、技術指導等,助力項目落地生根。」

2日,上海市香港商會「2025滬港創新項目評選」輔導營活動在上海中心舉辦。記者夏微攝

香港研發內地轉化 推動科創產業發展

上海市香港商會會長張國正表示,上海市香港商會的使命就是要推動滬港合作,「在當前的大背景下,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是最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而在科創領域中,商會方面深入研究了滬港兩地的科創發展戰略和定位,最終將目光聚焦在了上海和香港都比較有優勢的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領域。「香港的大學強項在於研發,有很多海外專家資源。而內地,因為人多、企業多,所以成果轉化的機會很多。比如生物醫藥領域,內地在臨床方面就很厲害。」在張國正看來,能夠充分發揮香港科研優勢和內地市場優勢的合作才是最能高效利用資本,助推產業發展的。張國正稱,希望通過評選將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優秀科創項目落戶到香港園區,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平台拓展國際市場;同時,吸引香港的優秀科創項目到上海園區落地,藉助上海的產業基礎和市場資源實現快速發展。「最終希望可以做到香港研發、內地轉化。同時,香港和內地可以共同根據國際需求來打造一些標準化的內容。」

上海市香港商會會長張國正冀通過評選活動助推滬港科創合作結出碩果。記者夏微攝

項目全周期培育 跨境資源賦能

記者獲悉,本次評選活動面向初創公司、大學生和創意個人/團體,採用「雙賽道」模式,分為初創組(公司或團隊成員在10人以下,融資輪次為一次或以下)和成長組(公司人數不超過50人,融資輪次為三次或以下),通過「全周期培育」體系提供從初審、輔導營到路演和資本對接的全流程支持,並依託「跨境資源賦能」聯動滬港四大園區(上海外高橋集團、上海張江高科、香港數碼港、香港科學園)為項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獲獎項目將優先入駐滬港4大頂尖產業園區,快速獲得辦公空間與相關產業配套,其中冠軍將獲得400平米物業免租2年的機會。此外,香港-上海雙城商會資源網絡還將為優秀項目團隊提供政企對接、投融資支持等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創新項目評選委員會主席楊睿剛進行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浙江靈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周晨進行主旨演講。主辦方供圖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