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參議院周二(7月1日)表決總統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減稅法案,憑副總統萬斯的決定性一票涉險過關,由於法案增加財赤、削減醫保等內容有大幅修改,法案需送回眾議院審議。《金融時報》分析,這項爭議眾多、未獲選民普遍支持的法案,或成為共和黨的「政治詛咒」,在特朗普虛張聲勢的背後,立法勝利反而可能損害共和黨聲譽,打擊其中期選舉選情。
參議院從當地時間周一上午開始,就法案各項修正案安排連串馬拉松式討論,共和黨參議員提利斯、保羅和柯林斯倒戈投下反對票。為拯救法案過關,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花費數小時,游說阿拉斯加州溫和派共和黨參議員穆羅科夫斯基妥協,以添加保障阿拉斯加居民的醫療補助和營養援助計劃條款,換取穆羅科夫斯基支持法案。

剝奪1200萬人醫保勢惹不滿
經參議院修訂後,法案會將聯邦政府債務上限推高5萬億美元(約39.2萬億港元),提供1,600億美元(約1.3萬億港元)用於邊境安全和移民執法,1,500億美元(約1.2萬億港元)增加國防部預算。作為核心部分,法案會延長即將到期的2017年特朗普減稅政策,取消可再生能源稅收抵免,削減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等多項福利。
法案中的財赤、社會福利和政府開支問題,給共和黨人帶去重重阻礙。多名黨內分析人士警告,削減醫療補助會在未來數年剝奪約1,200萬美國人的醫療保險,勢必引來選民強烈不滿。就連穆羅科夫斯基也坦言,「它對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外)其他地區而言還不夠好,我真誠地希望這不是最終版本。」
「加劇財赤不能再歸咎拜登」
《金融時報》指出,即使法案之後在眾議院成功闖關,共和黨也會面臨巨大考驗:向民眾宣傳這份備受批評的法案。尤其「大而美」法案給富裕群體減稅、削減普通人所需醫療福利。
反對法案的保羅警告,「如今加劇財赤、削減公共開支,都是共和黨的決定。共和黨再也不能歸咎於(前總統)拜登政府了,財赤完全是共和黨的錯。」
提利斯也指出,前總統奧巴馬執政時推出奧巴馬醫保,於2009年宣稱在新計劃下,不會中斷任何美國公民的醫保,但這一承諾並未兌現,導致民主黨在翌年的中期選舉慘敗,「上一次(民主黨)政府背叛了醫保領域對美國人民的承諾,它讓我成了所在州份歷來第二名共和黨籍州級眾議院議長,3年後更讓我成了國會參議員。」
報道最後分析,如今距離中期選舉只有約一年,特朗普和共和黨任何不得民心的立法勝利,最後或被證明是得不償失。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暗示,「我們看見法案通過時,共和黨內有一些低落情緒,他們深知這項法案對他們自己、所屬州份,以及共和黨而言都很差。」
「大而美」法案部分內容

延長大幅減稅政策
●「大而美」法案將延長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第一任期時簽署、原本將於今年到期的《減稅與就業法案》,將現行稅率永久化。整體而言,富裕人士受益更多。法案也會提高納稅人的標準稅收減免額,範圍在1,000美元(約7,850港元)至2,000美元(約1.6萬港元)不等,有效期至2028年。
小費加班費免稅
●納稅人的消費和加班費收入可獲稅收減免,不超過2.5萬美元(約19.6萬港元)的小費收入,以及不超過1.25萬美元(約9.8萬港元)的加班費收入免稅。年收入不超過7.5萬美元(約58.9萬港元)的65歲以上人士,可額外享有6,000美元(約4.7萬港元)稅收減免。所有措施有效期至2028年。
驅逐非法移民修建邊境牆
●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將獲得450億美元(約3,532億港元)資金,用於建設拘留設施,另有140億美元(約1,099億港元)資金用於驅逐非法移民。ICE也會獲得數十億美元,用於2029年前招募一萬名新特工。法案會撥款逾500億美元(約3,925億港元),建造可能包括美墨邊境牆在內的邊境防禦工事。
削減醫療補助食品券
●法案削減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和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以降低法案成本。Medicaid面向貧困和殘疾美國人,預計相關計劃要求收緊後,全美將有多達1,600萬人失去Medicaid,以及約800萬人失去領取SNAP資格。
削減清潔能源稅收減免
●法案取消前總統拜登任期內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包括清潔能源汽車、清潔傢私和電器的稅收減免或補貼,均會在今年內終止。
提高債務上限
●法案將把美國政府的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約39.3萬億港元)。財長貝森特警告,美國政府可能在今年8月達到債務上限。
中低收入選民大增 共和黨削減醫保搬石砸腳
特朗普的「大而美」減稅法案為高收入者大幅減稅,削減醫療補助和社會福利。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共和黨近年主要選民群體發生變化,中低收入選民佔比見增,今次減稅法案反而或令共和黨搬石砸腳,流失潛在選票。
報道指出,依照2009年人口普查數據,共和黨在全美居民人均收入最低的100個眾議院選區中佔據26席。但到2023年,共和黨已佔56席。「大而美」法案如果過關,包括醫療補助,以及為低收入者購買食品雜貨的SNAP計劃都將被削減,對居民收入偏低的選區影響更顯著。
共和黨人普遍宣稱,相較削減覆蓋範圍更廣的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險(Medicare)福利,削減醫療補助計劃的影響範圍有限,需承擔的政治風險也更小。但按照現時情況,新法案可能衝擊共和黨在國會,尤其眾議院的選情。
無黨派智庫庫克政治報告指出,現時共和黨控制的18個眾議院選區屬搖擺選區,其中5個是選民最依賴醫療補助的選區。在22個現時民主黨控制的搖擺選區中,也有13個選區的選民多數依賴醫療補助。新法案很可能打擊共和黨在搖擺選區的選情,令眾議院控制權易主。
富者愈富加劇社會不平等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周一(6月30日)指出,依照新法案,收入屬於全美最低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年均稅後收入會在10年內下跌2.3%。屬於全美收入最高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年均稅後收入同期卻會增長2.3%。預計到2034年,收入最微薄的美國人平均每人損失560美元(約4,396港元),收入超過300萬美元(約2,355萬港元)的富人,卻能獲得超過11.8萬美元(約92.6萬港元)收益。
布魯金斯稅收政策中心同日也指出,依照新法案,年收入超過21.7萬美元(約170萬港元)的美國人,平均可獲得約1.25萬美元(約9.8萬港元)減稅。至於年收入不足3.5萬美元(約27.5萬港元)的美國人,平均只能獲得150美元(約1,177港元)減稅。
美走上更危險財政道路 未來10年料增逾25萬億債務
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減稅法案,將在未來10年內,令聯邦政府增加超過3.3萬億美元(約25.9萬億港元)債務。《紐約時報》分析警告稱,法案的根本風險在於,減稅政策持久化會削減美國政府最主要資金來源。現時已經令人擔憂的美國債務問題,預計還會惡化。

美國參議院就預算法案設有特殊立法程序,要求預算法案在未來10年內不得增加債務上限,換取法案獲得簡單多數票即可過關。然而今次共和黨人依照會計手段,辯稱延續現有減稅政策在記賬時不會增加成本。這一做法不但為大幅推高債務上限打開大門,也凸顯美國立法者愈發不重視控制債務規模。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經濟學家斯邁特斯表示,「大而美」法案的過關是債券市場的警告信號,「有前瞻眼光的從業者,一定會對法案的實際數據感到害怕,也會對即將開創的先例感到不安。」
自由派智庫預算與政策優先中心財政政策高級主管杜克指出,現時美國的減稅法案和臨時減稅政策層出不窮,長遠削減聯邦政府收入,「聯邦債務的末日景象是:投資人最終對美國政府償還債務能力失去信心,迅速推高整個經濟體的借貸成本,嚴重影響所有美國人。」
馬斯克轟共和黨變「肥豬黨」 遭特朗普威脅驅逐出境
美國富豪馬斯克持續與總統特朗普隔空交火,馬斯克形容共和黨變成「肥豬黨」,連環發帖批評特朗普的「大而美」減稅法案瘋狂且具破壞性,令美國淪為被「肥豬黨」控制的國家。特朗普則暗示不排除將馬斯克驅逐出境。

馬斯克早前宣稱,「大而美」法案通過翌日,他就會成立新政黨「美國黨」,令支持法案的共和黨議員在明年中期選舉落敗。被問及會否將馬斯克驅逐出境,特朗普宣稱,自己會讓馬斯克原本負責的政府效率部轉為調查他,「我們可能要政府效率部調查馬斯克。你知道什麼是政府效率部?政府效率部是一隻怪物,可能反咬他。」
馬斯克還公開批評兩位被視為財政保守派的共和黨籍眾議員,馬里蘭州眾議員哈里斯和得州眾議員羅伊,馬斯克批評他們都是眾議院就財政預算最保守的派系「自由核心小組」成員,卻沒有反對法案,令馬斯克感到自己遭到背叛。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白宮高級官員消息稱,特朗普政府試圖無視馬斯克批評「大而美」法案,共和黨眾議院領袖斯卡利斯也聲稱,馬斯克批評「大而美」法案毫無根據。但有共和黨議員私下表示,他們擔心特朗普與馬斯克的關係持續惡化,馬斯克不排除利用自己在政商界的影響力,說服部分眾議員阻撓法案,特朗普與馬斯克不和也會影響共和黨明年中期選舉的選情。
共和黨眾院內訌 最終表決倒戈人數不能多過3個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於當地時間周三(7月2日)呈交眾議院最終表決,法案在共和黨內部仍遇到巨大阻力。美媒指出,如果眾議院全員出席投票,在民主黨人一致反對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最多只能承受不超過3名黨友倒戈。已有數名溫和派和極右翼議員威脅,他們會阻止法案過關。

數名極右翼議員稱,他們反對法案大規模擴大財赤。眾議員奧格茲要求恢復眾議院先前通過的版本,大幅削減財赤。眾議員諾曼和羅伊也指出,他們強烈懷疑參議院修訂後的法案。另一名眾議員斯帕爾茨警告,如果約翰遜未獲得黨友同意便強行推動表決法案,其議長之位也會受到威脅。
首次投票倒戈議員「企硬」
也有溫和派議員擔憂法案威脅自己在搖擺選區的選情。紐約州的聯邦眾議員拉洛塔抱怨,參議院通過的法案僅短暫提高州稅與地方稅豁免額度上限,額度明顯不足。加州眾議員瓦拉達奧還與16名共和黨人聯署,反對法案削減醫療補助。多名議員也質疑法案中約500億美元(約3,925億港元)鄉郊醫院基金補貼短缺,指政策效果不佳。
眾議院早前就「大而美」法案首次投票時,共和黨眾議員戴維森和馬西均投出反對票,兩人至今堅持反對立場,強調即使特朗普施壓也不會改變決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