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正謙)一片紅海、一張巨龍橫幅(Tifo)再加上一個絕殺致勝的「劇本」,讓港足瞬間成為全城熱話,「啟德紅海」不僅是香港足球歷史上的重要時刻,更充分展現港足背後的商業潛力。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足總近年在宣傳上積極打破傳統框框,從拍片、製作節目、製作Tifo甚至小至每一篇社交平台帖文都花盡心思,只為努力走出「人情換贊助」的舊有思維,堅信港足的價值終會被人看見。足總市場部經理Eowyn一直相信「港足有價」,只是從沒有人用商業視角去認真看待,「港足不是沒有market value,只是一直沒人為他們定立market price。」

●港足巨龍橫幅震撼啟德,正是足總市場部一場行銷創意的完美示範。資料圖片

今年6月10日,港足迎來首個在啟德主場館的比賽,足總市場部的準備工作早於賽前已經展開,由測試燈光音效、入場安排、設計與販賣周邊紀念品、接待貴賓媒體到比賽期間即場拍片出「post」,全由四名成員一手包辦。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啟德紅海」、「巨龍Tifo」、「港足絕殺印度」等關鍵詞在各大社交平台瘋狂「洗版」,港足贏了這場亞洲盃外圍賽關鍵戰,足總亦在宣傳上打贏了漂亮一仗。

●「啟德紅海」充分展現港足背後的商業潛力。 資料圖片

社交平台吸納年輕球迷

負責社交媒體及設計的Ming認為,球迷的熱烈反應是對團隊努力的肯定和證明:「聽到好多球迷稱讚我們製作的球員出場畫面同Tifo好型,我們做的每一個細節都被看見,無論是現場四萬多名球迷或是無入場的人都認同我們的工作,真的很有成功感,對港足和我們來說都是一個證明和肯定。」

●足總市場部「為愛發電」,門外貼滿支持港足的標語及海報。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攝

市場部經理Eowyn上任一年以來作出了很多新嘗試,包括作客斐濟和列支敦士登的比賽邀請「Do姐」鄭裕玲合作拍片、推出球員特別版充電器和球星卡、巨龍tifo,甚至每篇帖文及海報都經過精心設計,更特別注重在Instagram及threads等社交平台上推廣,成功令港足球迷年輕化。

●市場部五日火速製作出巨龍Tifo。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攝

當安坐家中已能收看世界最高水平足球賽,Eowyn要做的是將人們帶回球場:「球迷將港足比賽轉化成一種獨特體驗,我的責任是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變成球迷。」

●球迷下屬收藏了不少港足簽名球衣。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攝

「拍膊頭」變數據化招商

雖然港足球技上無法與英超或歐聯等頂尖球員相比,但「撐自己人」的情懷卻是無可取代,Eowyn想透過「說好港足故事」,拉近球員與市民的距離:「如果只是要比賽過程及結果,我用AI也可以寫出來,但是創意和關於『人』的故事,是永遠不會被取代。對於非球迷來說,想入場睇港足是因為想了解這班球員,把球員當成自己人,所以我們想去推銷的是球員本身的故事,講一個關於港足的故事給全港市民聽。」

●小小足總市場部致力發掘港足應有的市場價值。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攝

如今球衣賣斷市、紀念品店大排長龍,足總的Instagram追蹤人數由不足5萬升至近6萬,過去一個月專頁的瀏覽量暴增5倍至超過650萬人次,互動次數亦飆升至超過10萬,這些冰冷數字化成了有溫度的影響力,讓港足的商業價值可量化、被看見。以往港足尋找資源或贊助更多的是靠「拍膊頭」、靠人情,Ming希望藉着這次機會告訴所有人,贊助港足是有回報:「想大家知道港足也可以商業化,不再靠人情而得到贊助,而是對方也能有所得着,大家關係才可以更長遠。」

啟德主場館的世界級硬件為港足未來開發出更多可能性,舒適的觀賽體驗有助吸引球迷入場,亦能容納像巨型Tifo等創意設計,但要真正實現本地足球產業化、商業化,關鍵還是思維上的改變。Eowyn表示:「例如賣球衣,不應只是對贊助商說『我要幾多件波衫』,我們要提出數據支持,說明有什麼campaign(活動)幫助銷售、社交媒體怎樣配合、店內如何擺放和裝飾,甚至是貨期如何配合賽期,做回一些正常的商業行為,只不過原來以前沒有人這樣做。」

●市場部最新搞作,聯同香港柏寧酒店即日起至八月尾攜手呈獻「港隊相片展」與三間主題客房,供球迷蒞臨打卡。 柏寧酒店圖片

「重新賦予港足市場價值」

Eowyn認為,「啟德紅海」的4萬多名觀眾,是展現「港足有價」理念的起點:「這4萬多人以至賽後的回響和曝光率都足以證明,港足從來不是沒有market value,只是一直以來無人看到他們的價值,為他們定一個market price。」港足對印度一戰後,企業合作邀請紛至沓來,儘管距離正式成型的港足經濟尚遠,但這片「紅海」,無疑照亮了一條可行的發展之路。

Gen Z主導 展現「為愛發電」創意革命

當「Gen Z整頓職場」的工作態度屢受爭議,三名市場部新人卻甘願「為愛發電」,以年輕一輩特有的創意和衝勁,加上費盡心思的破格宣傳,以行動證明滿腔熱情可以轉化為支援港足的力量。

Eowyn在足總市場部身居主管,但她的三位年輕下屬Ming、Nathan和Kimball才是真正的足球「老師」,本身並非球迷的Eowyn經常受到三位下屬指導,甚至就連港足主帥韋斯活亦曾加入戰團,親身講解港足戰術。Eowyn坦承時至今日仍是一知半解,但深切感受到他們對港足的熱愛:「每當港足輸波,他們連飯也吃不下,完全示範了真正球迷是什麼樣子。」

●Gen Z下屬願意花額外時間設計和拍片宣傳港足。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詩敏 攝

「自己搵嘢畀自己做」

Eowyn坦承自己不了解球迷喜好,但願意放手予三位「球迷」下屬去試,並特別感謝足總主席霍啟山給予很大自由度:「以往做商業廣告客戶,他們會清楚告訴我有什麼目標,例如生意增加多少百分比之類,不過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提升球迷的熱情,兩者分別很大。如果同事覺得值得做,資源上能夠配合,我都鼓勵他們去試,當然亦很感激Eric(霍啟山)夠『貼地』,支持我們的工作。」

Ming表示市場部基本上是「自己搵嘢畀自己做」:「其實我只需完場後出個比數,寫上『多謝球迷』就完成本分,不過當你喜歡這支球隊,就會想再做多一點,基本上都是額外工作。」市場部人丁單薄,負責社交媒體的Ming亦要兼顧設計和拍片,他發揮出年輕一代緊貼潮流的優勢,一張張充滿設計感的海報和那幅巨龍Tifo皆出自他的手筆,也會拍片分享球員間的有趣互動,大獲球迷好評。

●每逢港足大戰,市場部都會推出海報造勢。足總Ig圖片

面對變化迅速的網絡世界,Ming坦言不可能「一本通書睇到老」,唯有不斷創新和嘗試:「我曾上載過一條全長6分多鐘的開球星卡影片,本來以為沒人會看,結果卻很受歡迎,連Eowyn都開卡開上癮。網上流量趨勢很難捉摸,只能什麼都試一試。」

他們亦會參考外國球隊的做法,讓球迷看到更多球員的背後故事,為球員塑造更鮮明形象:「像史提芬彭利拿的賽後小訪問就收穫過萬『like』。每則『post』的相片、文字和配樂都力求配合主題,如球迷照片就用上《世一》這首歌。」Ming更笑稱連主席霍啟山也是足總小編的「粉絲」,不時問他何時有新帖文。未來他們計劃推出港足球員的手辦公仔,加上足總即將面世的新網店,持續為球迷帶來新鮮感,不會因「坐爆啟德」一次而滿足:「一次滿足就不會再有進步,比起足球發達國家,我們的『full house』不過他們一季幾十場比賽中的一場,我們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五日成「龍」 本地球迷文化新起點

說起「港印大戰」,就不得不提那幅氣勢磅礴的巨龍tifo,由「拍板」到面世僅用了5天,賽後更獲得不少外國足球專頁轉載,Eowyn認為這是一次足總與球迷通力合作的完美示範,期望未來繼續攜手打造本地球迷文化。

●球迷自發在觀眾席上方拉住Tifo,令足總市場部經理Eowyn印象深刻。 網上截圖

足總與球迷「摸着石頭過河」

由決定製作到展示僅花五天,Eowyn坦言整個過程是「摸着石頭過河」:「比賽當天下午才首次看到這幅Tifo,才發現實物的面積和重量都遠超預期,要十幾人合力才能將它搬到球迷區上方,真的很感謝供應商在這麼短時間內交貨。」由於事前完全沒有綵排,Eowyn只能祈求別出意外:「當時是有點擔心會否壓傷人。」

不過,球迷自發團結起來的力量完全出乎她的想像:「球迷真係好好,幫忙舉起Tifo的球迷是完全看不到現場畫面,而且還有三四十名球迷自發留在上方拉住Tifo,才成就那幅壯觀的畫面。」

常言道「football without fans is nothing」,要推動本地足球產業化、市場化,球迷絕對是主角。近年足總也積極加強與球迷的互動,包括舉辦港足見面會和座談會等等,聆聽球迷的聲音,Ming認為這次Tifo的成功,標誌着本地球迷文化邁出了重要里程碑:「球迷有自己的想法和文化,我們更多的是從旁協助和溝通,經過這次合作成功,相信未來有更多事可以做,當本地足球文化得以壯大,港足得到的支援亦會增加。」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