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軍企業助海洋經濟突破「卡脖子」問題。圖為 「深海一號」氣田24小時不停運轉,為粵港瓊等地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能源。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習近平總書記1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等舉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王震接受本網採訪表示,海洋經濟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其空間廣闊且意義深遠。中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域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對於實現海洋強國目標至關重要。而海洋科技領軍企業的培育與海上風電的規模化、有序化發展,是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躍升」轉型的關鍵抓手。他提到,中國在近海固定式風電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深遠海漂浮式風電總體位於第一梯隊。

王震指出,海洋領域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涉及眾多工程技術難題的攻克。近年來,中國在海洋工程技術裝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歐美傳統海洋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特別是在深海領域和關鍵技術裝備上存在「卡脖子」問題。因此,加快建設海洋新質生產力,培育海洋科技領軍企業顯得尤為重要。

在培育海洋科技領軍企業方面,王震強調,領軍企業的成長離不開領軍人才的支持。二十屆三中全會將科技、教育、人才三者並重,凸顯了創新型領域對領軍型企業的迫切需求。政策層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出台多項鼓勵和支持措施,旨在圍繞海洋工程技術裝備,特別是能源領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海洋油氣作為當前相對成熟的領域,其工程技術裝備的發展為領軍企業提供了重要支撐。然而,隨着發展向深海領域拓展,我國仍需在深海競爭和能力提升上取得更大突破。

在海上風電建設方面,王震指出,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速度全球領先,貢獻比例顯著。但海上風電分為近海固定式風電和深遠海漂浮式等類型,其中深遠海漂浮式風電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有序發展海上風電,既要避免過度競爭導致商業性喪失,又要突破深遠海技術瓶頸,實現全方位技術突破。

因此,王震建議,優化布局規劃與細化配套政策,整合油氣產業資源、通過聯盟合作形成空間集聚,延長儲能、海洋牧場、制氫等融合發展產業鏈,打造協同發展新業態,提升供應鏈韌性。同時,促進深遠海漂浮式風電產業鏈的垂直和水平協同整合。

王震還指出,海上風電的發展不僅涉及技術突破,還關乎電力輸送和利用問題。通過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油田供電等應用場景的結合,可以實現融合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海上風電制氫等新興領域的研究也在加強,為氫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總體來看,中國在近海固定式風電領域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深遠海漂浮式風電也總體位於第一梯隊。未來,通過技術迭代、工程示範和商業化推動,中國海上風電有望實現更加可持續和高效的發展,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王震說。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