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客席講師;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2025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因特朗普上任5個月以來的政策影響顯現震盪,特別是關稅與中東衝突引發的油價波動,為全球經濟蒙上陰影。
根據彭博預測,美國5月消費支出創年初以來最大降幅,核心PCE價格指數環比微漲0.2%,顯示通脹壓力溫和但不穩定。密西根大學6月調查顯示通脹預期下降,消費者信心升至4個月高點,但勞動市場疲軟跡象浮現,6月就業報告預計新增113,000個職位,失業率或升至4.3%,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據「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理論,通脹與失業間的權衡將加劇聯儲會決策困境,預計7月降息可能性低,9月到年底或有一至兩次降息空間。全球範圍內,歐洲央行雖剛降息,但短期內觀望為主,日本央行與韓國央行亦謹慎,反映「滯脹風險」上升,IMF警告若不採緊急措施,歐洲經濟可能停滯。
油價波動可能推高全球通脹
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成為2025下半年關鍵變數,其終止與加拿大談判並威脅新關稅,凸顯「貿易保護主義」現象加劇。7月9日關稅大限前,與歐盟談判進展積極,但與加拿大談判陷僵局或引發北美供應鏈斷裂,影響美國出口創疫情以來最大降幅。同時,中東局勢不穩,伊朗與以色列停火前景不明,油價波動可能推高全球通脹。按「赫克歇爾—俄林模型」資源稟賦理論(Heckscher–Ohlin model),貿易壁壘將重塑全球資源配置,美國經濟或因製造業回流短期受益,卻長期面臨成本上升與盟友信任下降風險。俄羅斯銀行業危機預警與OPEC+7月6日可能增產,進一步令能源市場情況變得複雜,全球成長前景堪憂。
美或因勞動市場惡化提前降息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強調不急於調整利率,財長貝森特淡化特朗普提名新主席猜測,顯示央行獨立性受壓。參議院4.2萬億美元稅改草案若通過,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未來十年財政赤字將增3.3萬億美元,馬斯克批評削減清潔能源補貼將損經濟,凸顯政策分歧。美國銀行通過壓力測試,為回購與派息鋪路,惟勞動市場惡化可能迫使聯儲會提前降息。歐洲央行策略審查與英國央行4.25%利率維持,反映「貨幣政策協調」需求增加。最新數據顯示亞洲PMI疲軟,中國6月製造業PMI或續縮減,預示區域經濟承壓。所有上述因素或會拖累香港出口,惟香港金融市場壓力測試通過有利銀行穩定,但經濟成長會遇上障礙或放緩。
香港或成國際資金避風港
2025下半年,美國經濟或呈「L型復甦」,勞動市場與消費疲軟拖累成長,關稅與制裁政策或加劇全球分化。貿易摩擦可能引發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亞洲與歐洲需尋求內需驅動。中國經濟展現韌性,6月PMI與歐元區通脹數據將是風向標,預計中國內需潛力與政策支持將推動穩定成長。香港或成金融避風港,憑藉其區位優勢與監管靈活性,吸引全球資本。香港經濟與市場在下半年預計將保持樂觀,受益於金融科技發展與國際資金流入,股市與房地產市場有望穩中向好,成為區域經濟亮點。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