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夏微 上海報道)29日,正在上海參加「滬港同心實習計劃」的百餘位港生受邀來到滬港社團總會主席姚祖輝的家中,展開了一場「CEO TALK」,姚祖輝圍繞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新興產業、滬港交流等等主題,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港生們展開分享。

據悉,今年暑期有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都會大學等12所香港高校的300多名香港大學生來到上海參加「滬港同心實習計劃」。「CEO TALK」一直是「滬港同心實習計劃」的特色品牌活動之一,今年港生們分五批,在導師們的帶領下來到姚祖輝家中,從聆聽分享,到深入溝通。港生們紛紛表示,這樣的交流令他們獲益良多。

聽精英領袖分享人生經驗 思考如何融入國家發展
來自香港都會大學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專業大四學生唐藹嵐此前很少來內地,上海更是從未來過,想要了解內地與香港科技行業區別的她報名了此次實習計劃,期待通過這次實習深入了解上海科技公司的文化。「這邊大家真的都很『卷』,現在實習的公司裏,大家每周都要讀一個前端技術的報告,裏面集合了全球最新的科技,我們要去讀去學習,部分同事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他們每天會看最新的論文,了解科技的進展。」 唐藹嵐希望在畢業後能有機會自己闖蕩一番,「今天聽下來,給到想要創業的年輕人很多思考,總結的話就是多想,多說,多做。我覺得我現在需要更多的勇氣,會想要嘗試一下創業。」

來自香港都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郭騏華直言,姚祖輝的分享令他感悟頗深。「通過他的講述,讓我發現一個他身上十分值得我學習的品質,就是一直保持與時俱進。他做了很多傳統行業的事,但是總會根據時代的發展,去做調整,去融合。」郭騏華是一名在香港讀書的內地生,畢業後考慮留在香港發展。「感覺香港還是有很大的優勢在,未來會有很多機會。」他表示,特別是在聽了姚祖輝的分析與分享後,對於自己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滿期待。「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很多厲害的同學和願意教導我的導師,他們像領路人一樣給我們指點一些可能學生階段還看不太明白的問題。就比如現在國內這麼卷,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頂住壓力,一步步向前進。還是要與時俱進,要善於抓住機遇,多多關注和了解國家的發展和政策。」
而對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交交流專業的大一學生洪子涵來說,參與這次的實習計劃主要是想了解一下職場的真實樣子,「因為還在糾結是繼續讀研還是工作。這次實習讓我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把在學校學到的東西落地,並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次實習讓我認識到了職場真正的樣子,可能和之前都市劇裏面看到的還是不太一樣的。」這場「CEO TALK」結束,洪子涵直言,自己對國家的發展,國家需要的人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比如講到新質生產力,講到現在香港的定位與發展,給了我一些可以去思考,去實操的方向。」
滬港青年交流漸入佳境 港生心態更開放更了解祖國發展
作為實習計劃的導師,上海普陀香港聯會會長堵冠偉表示,如今港生來到上海交流的重點已然發生了變化,「早幾年我們會比較看重他們來到內地實習後對於內地的印象,重點在於一個溝通交流。但現在這些年輕人已經將自己打開了,做好了溝通交流的準備,願意來學習,願意了解祖國的發展。所以現在的重點主要是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國家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一些思路和機會。」身為導師,堵冠偉希望,自己與港生們之間的聯繫不僅僅停留在實習計劃的幾周內,而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聯絡,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指導,並從經驗和人脈上賦能他們的未來發展。
「滬港同心實習計劃,以及CEO TALK的活動至今已經做了16年了」,姚祖輝感嘆,這些年確實發生了一些令他感到驚喜的變化。「首先就是香港同學們的普通話好了很多。其次就是這三年有一個明顯的『分水嶺』,能夠感受到他們更加願意擁抱和接受內地。以前,說實話,有些人來看看是持懷疑態度的,也出現過中途離團的情況。這三年來,隨着國安法的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及在大學裏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愛國愛港的教育,我覺得現在能夠看到他們很多變化。」

據姚祖輝介紹,該實習計劃從最初的基本只有港生參與,發展到如今,也有不少在港讀書的內地生和留學生的參與。實習崗位方面,過去以傳統的會計師、銀行、顧問公司等為主,如今學生們的選擇更傾向於新興行業和科技公司,「這些崗位對學生們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因為香港沒有機會接觸,他們想了解怎麼去擁抱內地市場。」而且在一年年的溝通交流中,姚祖輝也明顯感受到,港生們對於國家政策的理解越發深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