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後,全國多地陸續迎來高溫天氣。如何預防中暑?不同人群需要注意哪些要點?記者採訪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急診科專家。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馬磊介紹,「中暑」的專業醫學表述為「熱相關疾病」,由高溫、高濕及空氣不流通三大因素共同誘發,臨床表現呈遞進式發展,包括熱疹、熱水腫、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以及致死率極高的熱射病。早期預防與症狀識別是阻斷病情惡化的關鍵。

「預防熱相關疾病,需要重點關注三類人群。第一類是建築工人、環衞工人等戶外工作者;第二類為孕婦、老人、兒童等敏感人群;第三類為患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馬磊說。

專家建議,戶外勞動者要及時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盡量避免高溫時段作業、外出活動。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多喝淡鹽水及電解質飲料。「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等到感覺口渴的時候再喝水,而是要定時補充一定的水分。」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急診科副主任王紹政說,要隨時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等症狀可能是中暑先兆,此時要及時休息、補水。

「兒童新陳代謝快,體內產熱多,同時皮膚上的汗腺發育尚不成熟,散熱能力較差,且體溫調節中樞還在發育,調節體溫的能力還不夠強,因此相較於成人,兒童更易中暑。」王紹政表示,當發現兒童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中暑症狀後,應及時將兒童移到陰涼通風處,用濕毛巾擦拭等方法物理降溫,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必要時及時送醫。

關於老年人如何預防中暑,馬磊認為關鍵的一點在於「要捨得開空調」,很多老年人中暑的原因在於他們不捨得開空調,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這樣即使溫度看似不高,也可能中暑。「不少老年人總覺得吹空調對身體不好,但其實只要不直吹,空調溫度保持在26℃左右就沒問題。」馬磊表示,如果家裏沒有空調,可以用風扇代替,或者開窗通風,最好做到空氣對流。馬磊建議,高溫期間,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加強基礎疾病的監測,注意飲食,適當補水,盡量減少高溫時段出行。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