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汇网記者 茅建興 杭州報道)浙江省博物館年度重磅展覽「綻放——16至20世紀典藏珍寶藝術展」在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2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匯集來自國內外文博機構的珍貴藏品,300餘件跨越五個世紀、涵蓋多個國家的珍寶璀璨綻放。東西方冠冕、首飾、器物、藝術品等,展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與精湛工藝,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與文化的盛宴,共同書寫一部「鐫刻在金屬與寶石上的文明精神史」。


7件典藏珍品為全球首展
「綻放——16至20世紀典藏珍寶藝術展」匯聚了國內頂級文博機構的典藏珍品,定州博物館藏「鎏金點翠嵌寶龍鳳冠」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這件展品裝點三龍十八鳳,展現了清朝的宮廷審美與高超技藝。來自內蒙古博物院的「鎏金點翠鳳冠」隨清朝公主下嫁被帶到蒙地,成為兩地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見證。此次國內館藏瑰寶的集中展示,讓觀眾領略到不同歷史時期中國藝術的輝煌成就,也通過橫向對比,揭示了工藝技術、審美趣味的演變過程。


作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法國殿堂級珠寶藝術世家CHAUMET尚美巴黎特別遴選了約40件珍貴典藏參展,這些珠寶橫跨拿破崙時期到近現代的近三個世紀,體現了19世紀以來歐洲珠寶藝術的超高水準,其中有7件典藏珍品為全球首展,在中國首次與觀眾見面。

尚美巴黎的展品中,「克雷夫科爾麥穗冠冕」尤其引人注目。1810年,拿破崙一世將6支鑲嵌鑽石的金銀麥穗賜予克雷夫科爾家族。百年之後,約瑟夫·尚美受此家族委託重新將其改造成一頂華麗冠冕。此次尚美巴黎珍品的展出,為觀眾提供了近距離欣賞歐洲頂級珠寶藝術的機會,更通過與中國皇家金器、玉器的對比,凸顯了東西方在貴金屬工藝、寶石運用上的異同。

香港兩依藏博物館也參展,帶來了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設計多樣的晚宴包、化妝盒,粉盒等,展現了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的璀璨歷史。


東西方對話與融合
展覽通過「滋養:自然的果實」「重影:在西方尋找東方」「執着:古典的遺產」「豐饒:多元的自由」四大部分,深度剖析16至20世紀東西方藝術的互動與共生關係。新藝術運動的蜻蜓胸針和明代的金鑲寶荷花簪,尚美巴黎冠冕的麥穗與清代鈿子的點翠,共同詮釋着詩意的自然之美。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的重要發源地,浙江自古便以「精緻、清雅、靈秀」的美學特質著稱,孕育出絲綢、刺繡、漆器等璀璨工藝。展覽中呈現的中國傳統工藝與西方裝飾藝術影響下的創新設計,共同詮釋着人類對美的永恒追尋。
展覽由浙江省博物館與北京聖軒文化集團聯合主辦,展覽負責人常自潔介紹,從拿破崙時期的華美珠寶,到全球首次亮相的典藏珍品,每一件展品都閃耀着獨特的光芒,講述着東西方文明交匯的精彩故事。展陳設計以東西方藝術對話為核心,通過空間敘事構建跨時空的審美共鳴。展區以不同色彩區分版塊並對應單元內容,暮色漸染的色調如同夜幕下潛藏的生機,與 「綻放」 主題形成獨特的視覺張力。
「綻放——16至20世紀典藏珍寶藝術展」將持續至10月8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