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水網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龍舟在歷史上就曾被當做重要交通工具,後來更是經歷民俗化進程,逐漸演變為承載競技運動、祭祀活動與民族感情的特殊文化符號。端午節將至,各式各樣的龍舟賽事在粵港澳大灣區遍地開花,鼓聲雷動,千舟競發。一文睇晒各地精彩的端午活動。

佛山 龍舟大漂移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就收藏着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龍船,這艘龍船名為鹽步老龍,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也就是說,它已經有593歲高齡了,生動象徵着嶺南龍舟文化的活態傳承。今年5月,它又起龍「重出江湖」,再次活躍於水面,加入端午佳節的狂歡。與之相關的一系列活動會持續至6月底,地點涉及佛山市大瀝鎮的鹽步和黃岐、廣州市的荔灣、鶴山市(歸於江門市)的雅瑤鎮,機會多、範圍廣,許多大型趣味活動正在等你來打卡。喜歡熱血沸騰的龍舟競技,不可錯過佛山市5月31日至6月15日的疊滘龍舟漂移大賽正賽階段。全長648米的S形賽道,6個急彎連環挑戰,每一個彎道都驚心動魄。兩次90度急轉彎的L形賽道,考驗選手的默契程度。需要全程漂移的C形賽道,為觀眾上演C彎大挪移。以及最經典的直道,帶來速度與激情的強強對決。

龍舟父子 廣州聚首

1994年設立的廣州龍舟節,系統化保存了完整龍舟民俗,從4月「起龍」喚醒沉睡的坤甸木龍舟,到端午「採青」祈福、「賽龍」競渡,再到「藏龍」歸泥、「散龍」謝神,形成嚴謹的歲時儀式鏈。這套流程不僅延續了廣府水鄉記憶,更通過荔枝灣巡遊等創新形式,讓百年傳統煥發新生,成為城市文化名片。

儀式之外,更有溫情。一個很有趣的看點是,593歲的鹽步老龍每年端午都會專程赴廣州「探契仔」,與明代嘉靖年間傳承至今的泮塘龍舟延續了300年的「父子情」。這對「龍舟父子」不僅承載着歷史(泮塘龍舟曾是慈禧太后御封的「五經魁」之一),更以鮮活的人情味讓古老儀式煥發新生。本年度的鹽步老龍與泮塘小龍互訪活動,於即日起至5月31日,在廣州市荔灣荔枝灣涌、以及大瀝鎮鹽步大涌兩地舉辦。

東莞舞木龍巡遊

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說:「廣中之船,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鄉鄉有之。」東莞自古河網密布、水路便捷,根植於水鄉血脈的龍舟文化,自然在此發揚光大。至今,東莞市正丫村的村民,每年仍以「正丫起龍」來完整再現傳統儀式。此外,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組織帶領下,還發展出「龍舟月」系列活動,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全市18個鎮街將聯動開展近50場活動,涵蓋遊龍趁景、龍艇競賽、文化展演等,為大家帶來更豐富全面的龍舟文化體驗。其中最為隆重的當屬5月31日在東莞厚街鎮橋頭社區舉辦的厚街鎮橋頭舞木龍巡遊活動。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正日,橋頭社區的村民齊聚於藏木龍之地舉行簡單的祭請龍頭儀式,隨後由鑼鼓隊引路,兩支隊伍巡遊全村。青壯年高舉木龍頭,兩邊隊員手舉剛砍下來的青樹枝匯成龍身龍尾,模仿爬船。若兩隊相遇,盡皆高呼,恍如龍舟競渡,場面熱鬧非凡。

龍舟好手 本港競技

又是一年端午,「2025永明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載譽歸來,數千名世界頂尖龍舟好手雲集香港,將於6月7日至8日在維多利亞港天際線下奮力比拚,角逐殊榮。觀眾記得提前就位視野開闊處,以絕佳視角觀賞連場激戰,感受龍鼓震天、百舸爭流的傳統節慶氛圍,為健兒吶喊打氣,同慶端午。無論你是龍舟選手、龍舟運動愛好者,還是想尋找刺激的文化體驗,現場氣氛一定會令你熱血沸騰。若不想在烈日下觀賽,也可選擇在自家空調房裏調頻港台電視32,悠閒觀看獨家直播龍舟賽事,雖少些現場氛圍,勝在自在舒適。

除了一連兩天的精彩賽事,旅客及市民更可於尖沙咀星光大道上與一眾以端午節主題造型亮相的大熊貓家族合影打卡,沿途亦有琳琅滿目的特色餐飲攤檔,以及位於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的「啤酒樂園」,保證讓你度過一個樂而忘返的周末!

(來源:《香港仔》P5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