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由上海科技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同主辦的「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近日在滬開幕,並將於5月31日起對公眾開放。據悉,此次展覽匯聚了全國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場館的118件代表性恐龍標本和重要模型,用中國恐龍珍品標本講述整個恐龍家族的生存演化故事。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表示:「我們希望用全球第一的中國恐龍資源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三代恐龍研究者的科學發現和研究故事,塑造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世界觀。」

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本次大展秉持「一展看全國,一眼看億年」的策展理念,從各館「鎮館之寶」級珍品恐龍化石標本中精選展品,覆蓋不同地質時代、不同恐龍類群,並突出中國恐龍的重大研究成果。中國發現的恐龍化石,主要處於從侏羅紀初期至白堊紀末期恐龍大家族真正崛起、分化輻射、走向鼎盛至大滅絕期間。展覽囊括了侏羅紀初期雲南祿豐的恐龍動物群,侏羅紀中晚期川渝地區的恐龍動物群,侏羅紀晚期新疆準噶爾地區的恐龍動物群,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遼西、內蒙古東部的帶羽毛恐龍動物群以及白堊紀時期河南、內蒙古、浙江、江西、山東等地的代表性恐龍。

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除了正在展出的巨型汝陽龍、合川馬門溪龍和天府峨眉龍以及開箱儀式上亮相的赫氏近鳥龍、長臂混元龍和三疊中國龍,本次大展重磅展品還有被譽為「中國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侏羅紀時期最大最兇猛的食肉恐龍永川龍、最早飛上藍天的「四翼恐龍」顧氏小盜龍、最原始最完整的劍龍類太白華陽龍、霸王龍的近親徐氏亞洲暴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恐龍化石之一精美臨河盜龍、體型最大的竊蛋龍類二連巨盜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恐龍胚胎化石「英良貝貝」、保留原始絲狀絨羽的恐龍凌源中華鳥龍、最早的暴龍類五彩冠龍等。

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倪閩景介紹,每一件珍品恐龍化石,都蘊藏着一個悠遠的生命奇跡,背後也都有一個精彩的發現、研究故事。例如許氏祿豐龍是第一種由中國人發現、挖掘、研究、命名、裝架並展出的恐龍。永川龍則是中國巨型獸腳類恐龍的代表,有上游永川龍、和平永川龍和巨型永川龍三個物種。蒞臨本次大展的是重慶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游永川龍,以及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和平永川龍。在永川龍發現之前,中國發現的肉食性恐龍很少,且體型都不夠大。然而,永川龍不僅個體巨大,並且化石保存很完整,是亞洲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巨型肉食性恐龍,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恐龍的整體形象,因此發現時引起了轟動。

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互動多媒體也是本次大展的一大亮點。據悉,除了一組講述核心標本故事的精彩短視頻外,「恐龍的最後一刻」「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國恐龍動物園」三個核心多媒體展項,充分運用了當前最前沿的裸眼3D、互動投影、動態特效、CAVE交互空間等展陳技術,為觀眾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118件恐龍標本齊聚上海 「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開幕。(記者倪夢璟攝)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將陸續推出多項配套活動,持續挖掘展覽深度,提升公眾參與度。展覽將特別設立「內蒙周」「自貢周」「祿豐周」等省市主題周,集中展示各地代表性恐龍標本與地域文化,打造「恐龍+文化」的融合體驗。展覽還將舉辦「國際恐龍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古生物學與博物館領域權威專家,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及恐龍科普。面向青少年群體,展覽同步推出「綠螺講堂」與系列科學教育工作坊,呈現融合科學性、文化性與互動性的科普展覽。此外,展覽期間還將推出「科創校長空間站」恐龍專場活動,並依託上海自然博物館影院持續開展「恐龍主題4D電影展映」,通過多元形式延伸展覽內涵,進一步豐富觀眾體驗、擴大科學傳播影響力,為恐龍迷和大眾奉獻一道中國恐龍科普大餐。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