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朱燁 北京報道)近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稅務總局、國家數據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其聚焦5大領域,部署10項主要任務,並具備突出領軍企業帶動、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系統化全方位發力等3大特點。下一步,商務部等8部門將培育一批數智供應鏈領軍企業和供應鏈中心城市,指導地方積極探索,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推動全國數智供應鏈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為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優化消費供給水平提供堅實支撐。

《行動計劃》中還提到,數智供應鏈有利於打破數據孤島和信息壁壘,讓「數據多跑路」,促進全鏈條數據互聯、業務互通,推動供需匹配、產銷銜接,減少中間環節和資源浪費,促進物流降本增效。

而「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恰恰是香港從破解「數據孤島」到打造「全球數據港」的動能。

談及此中的香港優勢,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後郭寒冰對香港文匯網表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與金融中心,在數智供應鏈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首先,依託「貿港航一體化」政策支持,香港可強化國際航運中心的數智化能力,推動電子提單、智能港口等應用落地。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電子提單系統,可使跨境物流單證處理效率提高數倍。其次,香港憑藉數據跨境傳輸的制度優勢,可助力構建「國內境外」數據流通通道。目前上海技術交易所已在港設立分公司,推動技術知識產權跨境交易。第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供應鏈金融創新提供沃土,香港可依託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發展基於數智供應鏈的跨境融資、綠色金融等產品。利用AI算法構建跨境信用評估模型,探索「數智供應鏈REITs」等,從而吸引數百億港元國際資本入場。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26日就《行動計劃》解讀指出,《行動計劃》聚焦5大重點領域,「一業一策」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

《行動計劃》對數智供應鏈發展作出前瞻性、全面性、系統性部署。提出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一鏈一策」推進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改造,到2030年,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數智供應鏈建設和發展模式,在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數智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全國數智供應鏈領軍企業,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郭寒冰對此表示,數智供應鏈絕非簡單的概念升級,而是中國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搶佔制高點的戰略落子。

郭寒冰認為,相較於「數字供應鏈」側重技術工具的應用,「數智」二字的突破在於數據要素與智能決策的深度協同,比如通過AI算法、機器學習等技術,讓供應鏈從「數據記錄者」升級為「智能決策者」。這一轉型的底層邏輯,是通過「數據要素重組+流程再造」實現全鏈條透明度提升與韌性增強。

「比如,農業領域,政策提出發展 『前置倉+即時配送』模式,推動農村電商與數智化商品市場建設,預計可將農產品損耗率降低15%以上。」郭寒冰告訴文匯網,這種「技術反哺產業」的邏輯,正在改寫傳統供應鏈的線性結構,形成網狀協同的新生態。

郭寒冰還指,數智供應鏈的行業滲透正以「技術基因重組」的方式重塑產業生態,將帶來行業突破。

「十四五」收官之年,數智化轉型已成為企業生存剛需。5月22日,京東工業發布工業大模型Joy industrial,成為行業首個以工業為核心的工業大模型。其鎖定工業場景,依託京東工業深耕工業數智供應鏈的產業積累和數據沉澱,構建起從底層算力、算法、數據到應用的全產品矩陣,助力產業降本、增效、合規、保供。其實早在2023年,京東推出自研產業大模型,就融合了30%數智供應鏈原生數據。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