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近期,中東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一方面,特首李家超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先後出訪中東,顯示中美雙方在該地區的布局正逐步加強;另一方面,據外媒報道,以色列可能打擊伊朗核設施,中東局勢或再度升溫。

談及李家超和特朗普出訪中東,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雖然兩人的身份和目的有所不同,但他們的訪問共同反映了中東市場在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版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李家超的出訪旨在通過拓展中東市場,減少對傳統西方市場的依賴,並為香港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而特朗普的訪問則表明中東市場在美國對外戰略中仍佔據核心地位,旨在鞏固與傳統盟友的關係,確保美國在中東的安全和政治影響力。

宋清輝進一步指出,香港與中東的關係正處於積極拓展和建立階段,而美國與中東的關係則相對複雜。他強調,中東國家大多奉行務實和多元化的外交策略,不傾向於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而是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對於中東來說,中國內地、香港,以及美國各有特點。劉強指出,香港在經濟方面具有優勢,內地則在經貿合作方面受到中東國家的普遍歡迎,但意識形態和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合作難以無縫對接。美國在中東的優勢集中於硬實力和部分軟實力,但由於中東國家對美國存在親美、仇美和恐美三股勢力,以及美國政策的不穩定性,使得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受到挑戰。

李盧霞表示,中東國家正在推動多元化導向的能源經濟轉型,而中國則在深化經濟開放和加快產業轉型,雙方在基建、能源、製造業等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同時,中東與美國在經貿合作方面也保持緊密聯繫,尤其是在跨境投資和半導體等產業領域。

展望未來,宋清輝表示,香港與中東的關係將逐步深化,並成為重要的橋樑。他指出,香港將成為中東資金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門戶,以及內地企業投資中東的橋樑。而美國與中東的關係則可能日趨複雜化,雙方在競爭與合作中並存。

李盧霞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東國家的「2030願景」等戰略的深度對接,為中國內地和中東國家的持續深度合作提供了客觀基礎。內地與中東的經貿合作正從能源貿易向數字經濟、綠色基建、高端製造等領域全面拓展,而香港則在金融科技創新、綠色能源、資產管理等領域與中東國家開展深入合作。

在談及中東局勢對國際合作的影響時,宋清輝強調,軍事衝突、經濟衰退和國際信心不足等因素都可能成為開拓中東市場時的重要不確定性因素。此外,中東局勢的緊張不僅會影響能源市場的穩定,還可能加劇大國在該地區的戰略競爭和影響力的爭奪。

(採訪:楊楚依,郭瀚林、倪巍晨|編輯:楊楚依、章芸菲|主持:章芸菲|視頻拍攝、製作:錢思成,羅平)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