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位於北部都會區的前流浮山警署在「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活化成導盲犬學苑。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5月24日)出席開幕禮,她致辭時讚賞香港導盲犬協會提出很有創意的建議,透過活化計劃將舊警署化身為別樹一幟的「香港導盲犬學苑」,用作飼養及訓練導盲犬和治療犬,同時亦保留了許多警署獨有的「砲台」、羈留室、槍房、入彈處及退彈處等特色。
甯漢豪指,政府為項目提供約9,800萬元建設費用資助,及一站式諮詢服務,涵蓋文物保育、樓宇建築技術及土地用途規劃。
學苑除用作飼養及訓練導盲犬和治療犬,同時保留警署原有特色,市民和遊客將可透過文物詮釋區展覽及免費導賞團,增進對導盲犬服務及視障人士的認識和關注,還可探索前警署獨特建築特色,以及流浮山的文化和歷史。

甯漢豪又指,計劃自2008年推出,至今共7期,共24幢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被納入計劃,進展良好。而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早前就第六期的芳園書室活化成為創學芳園,及白樓活化成為國史教育中心悠悠館批准撥款,工程分別預計於今年7月及8月展開。
她續指,政府不斷優化計劃,包括縮短評審時間、擴大申請資格,並為營運者提供開辦成本和首兩年營運赤字(如有)的一次性資助上限,亦由5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

前流浮山警署建於1962年,位處流浮山的一個小山崗頂,可俯瞰屏山、后海灣及深圳一帶,過往是警隊監視偷渡活動的前哨站和行動基地,2000年停止運作,2014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樓高三層的前流浮山警署,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室內保留了昔日的磚砌花格牆、羈留室、槍房、一些窗門更有鐵柵及防衛鋼板,在地下主入口外,亦保留了一個由金屬結構物和地墊組成的入彈處及退彈處。警署最具代表性的天台有兩個圓形瞭望台,被稱為「砲台」,以往用以觀察附近一帶,若有異常可響起警報駐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