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太古地產發展及估價董事馬淑貞、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太古地產行政總裁彭國邦及發展局海濱事務專員李愷崙一同試行新落成的的金鐘二橋。(甯漢豪網誌)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25日)發表網誌表示,為提高行人暢達度和加強社區連繫,政府除自行興建行人連接通道,亦透過免補地價提供誘因,鼓勵私營機構在合適地點加建行人連接通道,讓整個社會受惠。

連接金鐘長江集團中心二期的夏慤道行人天橋最近亦已落成並投入服務。(甯漢豪網誌)

發展局表示,政策以免補地價為誘因,鼓勵私營機構承擔參建行人連接系統,促進有關設施提早落成,其中私營機構負責行人通道的設計、興建、管理及保養責任和相關支出,並提供24小時開放的無障礙通道供市民享用。發展局轄下的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及海港辦事處則負責處理相關申請,申請項目須通過評估機制,考慮因素包括:街道行人暢達度、區域性連繫度、對所連接行人網絡的影響,以及能否達致以人為本。除了最近完成的「金鐘二橋」及連接金鐘長江集團中心二期的夏慤道行人天橋,還有10個項目獲批並陸續開展工程,項目分別位於九龍東、灣仔、尖沙咀、銅鑼灣及紅磡人流相對多的地區。

金鐘二橋無縫連接金鐘現有的行人天橋網絡,令行人可暢達來往金鐘港鐵站、政府機構及附近商業大樓,進一步優化區內現有高架行人網絡。(甯漢豪網誌)

甯漢豪表示,連接太古廣場與夏慤花園的「金鐘二橋」4月底已經開放使用,她稱這段天橋不僅是行人連接通道,更見證了政府與私營機構攜手合作,用好政策加強社區連繫性和行人暢達度。除供日常使用外,「金鐘二橋」亦為海濱與內陸地區之間提供全天候及無障礙網絡,便利行人到訪美麗的海濱,享受維港獨特的景色。金鐘二橋無縫連接金鐘現有的行人天橋網絡,令行人可暢達來往金鐘港鐵站、政府機構及附近商業大樓,進一步優化區內現有高架行人網絡。

甯漢豪強調,當局會繼續宣傳和善用政策,鼓勵和支持更多私人發展商自資興建行人天橋或隧道,為市民營造更方便、更連貫及更優質的步行環境。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