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為領取「網絡身份認證憑證」界面,右圖為使用者登入「國家移民管理局」小程序。

據新華社報道,破解公民身份信息網絡洩露難題,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中國公安部、國家網信辦等6部門5月23日聯合對外發布《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推進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建設,進一步推廣應用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將於7月15日起施行。

管理辦法規定,持有有效法定身份證件的自然人,可以自願向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平台申領網號、網證。

簡單來說,網號是由字母和數字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網絡身份符號,網證是承載網號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網絡身份認證憑證。既能證明身份,又能避免個人信息洩露。

管理辦法明確,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在互聯網服務中需要登記、核驗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網號、網證依法進行登記、核驗。

用戶選擇使用網號、網證登記、核驗真實身份信息並通過驗證的,互聯網平台不得要求用戶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用戶同意提供的除外。

網號網證不強制使用

「網號、網證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證件,也不強制使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員于銳說,「是自願選擇使用的,一種更加安全的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

進一步推廣應用公共服務,管理辦法提出,鼓勵有關主管部門、重點行業按照自願原則推廣應用網號、網證。鼓勵互聯網平台按照自願原則接入公共服務,用以支持用戶使用網號、網證登記、核驗用戶真實身份信息。

為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管理辦法規定了未成年人申請網號、網證應當取得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同意,由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代為申領或在監護下申領等。此外,國家網絡身份認證不對八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提供服務。

App用戶已達600萬人

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自2023年6月27日上線,已在主要互聯網平台和政務服務、教育考試、文化旅遊、醫療衞生、郵政寄遞、交通出行等行業領域開展了試點應用。據中國公安部介紹,截至目前,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累計下載超1600萬次,申領開通達600萬人,提供認證服務1250餘萬次。

國家網絡身份認證五大優勢

1.權威性

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基於法定身份證件信息和國家人口基礎信息,為自然人提供網號網證的申領、認證服務,並結合生物特徵等多個因子認證,確保認證結果權威。

2.安全性

以匿名方式認證身份,能夠減少公民身份證號碼、姓名等明文身份信息的直接使用,可有效避免相關方過度採集、留存個人身份信息,有效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的安全。

3.可信性

每次認證需要本人參與以獲得個人授權,自然人可在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歷史認證紀錄中查看近期在各個互聯網平台的認證情況,具有可追溯性和抗抵賴性等特點。

4.便捷性

用戶可使用智能手機調用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核驗身份,大大減少賬號密碼丟失、遺忘等問題,方便人民群眾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條件下,一鍵授權便捷辦理事項。

5.公益性

認證有別於商業化、市場化服務,對法律要求的強實名認證場景,依規免費向企業提供,大大降低身份認證成本。

資料來源:公安部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