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夏天,防晒衣、防晒霜、防晒面罩、防晒口罩、防晒手套……層出不窮的防晒裝備讓「防晒星人」個個全副武裝,生怕漏進來一絲陽光。這樣的防晒真的對我們有益嗎?最近「過度防晒」被大家熱議,相關專家提醒,過度防晒也可能引發多種問題。
過度防晒是指個體在防晒過程中採取了超出實際需求、過於嚴格或不合理的防晒措施。南京市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於曉雲介紹,過度防晒主要表現為極端避光行為和過度使用防晒產品兩類。如長期避免任何戶外活動,或過度遮擋,無論何時出門都要捂得嚴嚴實實的,一點陽光都不能曬到。另外還有頻繁使用高倍數防晒霜,每1—2小時就要補塗一次,甚至在室內或陰天仍使用SPF50+的產品。
「很多人對防晒有個誤區,認為防晒就是不能讓皮膚曬到一點太陽,殊不知,這反而可能帶來皮膚問題。」于曉雲告訴記者,過度防晒時皮膚長期處於一種被過度保護的狀態,皮膚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可能會下降。而且有些防晒產品如果清潔不乾淨,殘留在皮膚上,還可能堵塞毛孔,引發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
其次,過度防晒可能會影響身體對維生素D的合成。而維生素D合成不足,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最近就有一女子為防晒黑從來不穿短袖,結果在睡覺翻身時竟直接導致骨折,經過檢查發現其因長期過度防晒,體內維生素D僅有7.8ng/mL(正常值為20—50 ng/mL)。「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他們對鈣的需求較大,適量的日光照射更有利於骨骼健康。」于曉雲強調。
那麼又該如何把握防晒的度呢?在專家看來,適度的陽光照射可以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為肌膚注入健康活力,然而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也不容忽視。
因此以下三個角度值得注意:
1.避開10—16點外出
盡量避免在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之間太陽最強烈的時候長時間待在戶外。如必須出門,可適當加強防晒措施,戴上寬邊帽子、太陽鏡,使用遮陽傘等,但也別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風,適當讓皮膚接觸一點陽光。
2.室內室外有區分
如果是在室內,靠近窗戶時可以適當拉上窗帘,避免陽光直射就好。但如在戶外活動,那就要根據活動的時間、地點來選擇合適的防晒措施。
3.防晒指數莫一味追高
在選擇防晒產品時,也別一味地追求高指數。對於日常通勤來說,選擇防晒指數在SPF30—50之間的防晒霜就可以了。如果是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或者去海邊,可以選擇SPF50以上的防晒霜。需要注意的是,防晒霜要在出門前提前塗抹,不要等到要出門了才匆匆忙忙地塗抹,這樣可能達不到最好的防晒效果。
另外,還可以通過物理方式來防晒,如穿長袖衣服、戴帽子、戴墨鏡等。衣服的材質也有講究,選擇深色、厚實的衣服防晒效果會更好。
(來源:揚子晚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