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香港踏入雨季,為加強應對極端天氣,發展局將於下周二會向立法會提交有關應對極端天氣防洪管理及海岸策略文件。

發展局就未來極端天氣風險,識別了在26個低窪或當風地點,當中16個地區已完成沿岸改善防洪措施,包括海怡半島、赤柱等;其餘工程預料在2027年或之前完成,包括大澳、元朗西等;亦在11個地點作「超前部署」,例如九龍灣海堤等,至於何時會為超前部署地點進行工程,則指暫未制定時間表。

發展局強調「堅守防線」,會在以上地點的沿岸位置、海岸位置後面、以至建築物前採取沿岸多層保護措施,包括興建擋浪牆、防洪牆、可拆卸式擋水板,並指有信心可應對以往類似颱風「山竹」、「天鴿」等及香港前年發生特大暴雨所帶來的大量洪水。

而排水系統方面,發展局現正展開15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合共耗資逾170億港元,預計會於2030年前陸續完成。

除了傳統擋水設施,發展局還引入創新科技,包括有檢測機械人、清淤機械人、排水機械人等。即時緊急應對隊伍方面增至180隊,應急運作基地亦增加,會採用人工智能水浸監測系統,確保及時清渠、運送沙包等。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