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四屆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現場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劉瓊22日在2025第四屆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表示,綠色低碳轉型蘊藏巨大市場機遇,未來中國將創造出龐大的綠色投資市場。他希望金融機構積極調整戰略戰術,更好地支持產業發展,不僅盯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也關注傳統產業,不僅關注重大的項目和大型企業,也關注中小型企業和小而美的項目,不僅關注現實的眼前的利益,也關注未來穩定的收益和環境權益類的收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節能中心主任劉瓊

劉瓊具體分析了幾大領域機遇:能源領域,非化石能源正成為我國能源系統增量主體,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括核電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能量將超過總裝機規模的6成,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發展裝機佔比還將持續的提升;工業領域,傳統製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空間巨大,據測算,到2060年鋼材、建材、化工等傳統行業節能降碳的改造可以帶動5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投資規模;建築領域,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建築能效提升也將產生大量投資需求,疊加車網互動、光儲直柔、源網荷儲、虛擬電廠、智慧能源等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融資,預測2060年建築領域投資規模將超過30萬億人民幣;交通領域,通過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燃料的加快發展,該領域投資規模也將超過70萬億人民幣。

為此,劉瓊建議,加強政策協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需要財稅、金融政策持續發力,同時還需要優化投資政策,持續推動價格政策改革,加強投資、價格、產業等政策與財稅金融政策統籌協同,形成政策合力;發揮好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建議重點支持傳統製造業綠色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的設施更新,生態環保、生態修復和污染治理基礎設施以及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能源轉型、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建築城市更新等;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支持產業發展,促進綠色金融與綠色低碳產業融合發展還需要加把勁,希望金融機構積極調整戰略戰術,不僅盯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也關注傳統產業,不僅關注重大項目和大型企業,也關注中小型企業和小而美的項目,不僅關注現實的眼前的利益,也關注未來穩定的收益和環境權益類的收益,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積極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持續推動經濟含綠量提升。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