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5G、AI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網絡謠言呈現出智能化、場景化、裂變式傳播等新特點。網安民警呼籲廣大網民自覺抵制網絡謠言,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真實案例警示

近期,姚某某在某短視頻平台發布視頻,配文「孩子因學校不公平待遇跳樓」的虛假信息,引發當地網民關注和擔憂,對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影響。
經公安機關聯合相關部門連夜核實,轄區並未發生此情況,姚某某明知其發布的信息屬於虛假信息,為了吸引關注度仍在公開平台發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屬地公安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依法對姚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處罰。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網警提示
網絡空間的清朗需要每個「指尖」的力量。在轉發前多一次求證,在評論時多一點理性,在遇謠時多一份擔當,就能讓謠言失去滋生的溫床。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做合格數字公民!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