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北京張家灣是大文豪曹雪芹曾居住過的地方。「2025·張家灣古鎮紅學文化雅集」23日在張家灣設計小鎮開幕,多位紅學大家現場講述《紅樓夢》的文化內涵和現代意義。活動現場,「北京大運河時尚聯盟」正式啟動,未來將整合大運河沿線資源,打破行業壁壘,促進產業、城市與學術的深度融合發展。

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張慶善在現場指出,大運河文化與紅學文化在張家灣交相輝映,為古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紅學文化雅集活動,就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講好大運河的故事,講好《紅樓夢》故事,講好曹雪芹的故事,讓偉大的文學經典成為推動張家灣古鎮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表示,本次雅集以探索《紅樓夢》文化元素與時尚設計的融合為宗旨,致力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張家灣作為曹雪芹《紅樓夢》的重要靈感源泉,更賦予了本次活動獨特的文化意義。北京服裝學院積極推動紅學文化與時尚設計的融合,通過校地合作,探索產教融合的新路徑,打造了《紅樓幻裳》等文化創意作品。據了解,今年北京服裝學院落戶到張家灣,未來將通過打造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服務矩陣,建立畢業生精準就業對接機制,聯合舉辦行業特色雙選會及高層次人才定製化培養項目,推動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有機銜接。

現場以《紅樓夢》角色為藍本的服裝服飾秀演成為了焦點。通過小劇場演出和動態走秀展現古典美學與現代時尚的碰撞,服裝整體設計風格融合了《紅樓夢》傳統元素與現代創新元素,幾十款新創作的時裝設計展現了現代人穿着融合中國傳統元素的新式設計的當代風貌。
在「紅學大講堂」與藝術講座環節,中國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張慶善以《〈紅樓夢〉何以歷久彌新》為題,深度解析經典的永恒價值。國家級高級服裝設計師、北京服裝學院教授蔣金銳結合《清·孫溫繪本〈紅樓夢〉服飾藝術再現》項目,分享傳統服飾文化的活化經驗,為現場觀眾帶來學術與藝術的雙重啟迪。
據介紹,張家灣因水得名,是北京十大古鎮之一,自明清開始就是京杭大運河北端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曹雪芹《紅樓夢》中描寫的十里街、花枝巷等的原型即出自張家灣。1968年,曹雪芹墓石出土於張家灣村(今張灣村)西。據考證,曹家在張家灣有典地600畝、當舖一所,曹家大墳也在張家灣,紅學會原會長馮其庸也因此而定居張家灣直到逝世,現在張家灣已成為紅學研究的一方重鎮。
相關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