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邀得多位嘉賓與運動員出席「傷健合Big運動日2025暨迎接殘特奧會」開幕儀式,攜手促進傷健共融,綻放體壇異彩。

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將於今年12月隆重舉行,由廣東、香港與澳門三地首次共同承辦。為迎接這項別具意義的國家級運動盛事,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與香港挪亞方舟今日(5月22日)假馬灣合辦「傷健合Big!運動日2025暨迎接殘特奧會」。同時透過運動員分享及互動殘疾運動體驗,向逾200位特殊學校學生及其陪同者分享運動樂趣。

主禮嘉賓聯同學校代表進行火炬接力,為「傷健合BIG!運動日」揭開序幕,迎接殘特奧會。

第四屆舉行的「傷健合Big!」運動日,邀得多位嘉賓出席,包括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會長馮馬潔嫻女士SBS, BBS, JP、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內地事務)及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香港特區代表團籌備委員會委員容樹恒教授MH, JP、新鴻基地產公共事務總監李鑾輝先生BBS, JP、劍擊運動員陳曦、硬地滾球運動員黃君恒、乒乓球運動員梁仲仁,以及多位特殊學校代表等,以火炬接力為運動日揭開序幕並迎接殘特奧會,傳遞勇氣、啟發、平等和毅力的殘奧運動價值觀。

匯聚多方力量 共同推動殘疾運動及傷健共融

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會長馮馬潔嫻女士SBS, BBS, JP期望學生藉運動日感受殘疾運動的體育精神。

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會長馮馬潔嫻女士SBS, BBS, JP於開幕禮上致辭時感謝香港挪亞方舟一直的支持,以及各屬會與義工的積極參與,讓特殊學校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不同類型的殘疾運動,感受運動帶來的無限可能,「今屆殘特奧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承辦,是香港體壇的重大里程碑。運動不單是鍛煉體魄的方式,更是培養毅力與堅持的過程。希望透過是次運動日,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多元運動項目,激發對運動的興趣,並從殘疾運動員的奮鬥故事中,體會永不言敗的殘奧精神,學習殘疾運動員的勇氣和毅力。」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內地事務)及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香港特區代表團籌備委員會委員容樹恒教授MH, JP。
新鴻基地產公共事務總監李鑾輝先生BBS, JP。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內地事務)及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香港特區代表團籌備委員會委員容樹恒教授MH, JP於活動作分享,指出中大團隊透過運動醫學為殘疾連動員提供支援,為他們定製康復及訓練計劃,協助提升表現、減少傷患,藉此促進殘疾運動發展。新鴻基地產公共事務總監李鑾輝先生BBS, JP指出,集團多年來支持體育發展,致力推廣傷健共融,透過香港挪亞方舟連續四年支持活動,並以剛落成的「西沙Go Park」為例把運動融入社區建設,為市民提供多元化運動設施及健康生活環境。

殘疾運動員分享親身經歷 啟發學生投入運動

香港將會於殘特奧會承辦四個競賽項目──硬地滾球、輪椅擊劍、乒乓球(TT11組)及特奧乒乓球;以及一個大眾項目──輪椅舞蹈。

是次活動邀得三位殘疾運動員,包括劍擊運動員陳曦、硬地滾球運動員黃君恒、乒乓球運動員梁仲仁親臨現場,分享投身運動的契機及出戰大型賽事的點滴,鼓勵學生勇於面對挑戰,激發他們參與運動的興趣。

劍擊運動員陳曦分享於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奪得團體銀牌的難忘經歷。

劍擊運動員陳曦自小接觸多項體育活動,最終對劍擊產生濃厚興趣。他於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團體項目中奪得銀牌,他表示:「我們於比賽中充分體現團隊互相扶持的精神,我亦十分感謝隊友、教練及家人的支持,讓我在遇到挫折時仍能堅持下去。」勉勵學生只要勇敢踏出第一步、相信自己,即使遇到困難,也能成功跨越。

硬地滾球運動員黃君恒分享從個人賽金牌中獲得的成就感,鼓勵學生堅持到底、享受運動帶來的成長。

於東京2020殘奧會奪得銀牌的硬地滾球運動員黃君恒表示,每一次比賽後的滿足感正是他堅持至今的動力,他鼓勵學生:「要堅持不放棄,運動除了鍛煉身體,更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突破。」

乒乓球運動員梁仲仁對出戰2018印尼殘疾人乒乓球公開賽最為難忘。

乒乓球運動員梁仲仁於巴黎2024殘奧會首次登上國際最高舞台。母親為印尼華僑的他,分享最深刻的一場賽事是2018年於印尼舉行的殘疾人乒乓球公開賽,讓他仿如回到家鄉,格外感動。他勉勵學生:「凡事都值得一試,只要踏出第一步,就會有新的可能。」

多項殘疾運動體驗 鼓勵特殊學校學生打破身心框架

「傷健合Big!運動日」設多個殘疾運動試玩,包括殘疾人劍擊、乒乓球、坐式排球、展能賽艇及VR硬地滾球,讓一眾特殊學校學生認識及體驗運動,享受運動的正面能量,發掘個人潛能。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