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廣東省文聯、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由今日(22日)起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並且獲得多位嘉賓、畫家、市民高度評價,形容機會難得,畫作珍貴,值得到場觀賞。


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皮道堅指,過去一百多年,廣東美術的發展是一個推陳出新、不斷創新的過程,展覽內有很多優秀作品,可以令觀眾體會創作家自強不息的精神。舉例來說,20世紀30年代初期,魯迅大力提倡以進步美術青年為主力的中國新興木刻運動,不少藝術家響應號召,創作出很多激勵民族精神的作品。
獲邀出席的香港著名畫家沈平認為,策展團隊精心製作許多場景、裝置及資料,而且展品來自廣東美術館等地,屬於大師級原作和真跡,機會難得,值得香港市民和繪畫愛好者領略當中的故事、技巧和意義。他又勉勵香港畫家努力學習嶺南畫家,做好基本功的鍛煉,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香港國際美術家協會執行會長劉素文指,展覽回顧過去一百多年間廣東美術的重要成就,既能領略嶺南畫派等流派的獨特魅力,亦可以體會到當時中西文化交匯、新舊方法交雜,不同畫家的創作手法和想法如何碰撞。由於展覽內容橫跨百年歷史,當中有部分會涉及抗戰時期藝術家為國為民的筆跡和含義,在抗戰80周年的重要時刻,更能令觀眾明白和平來之不易。
被問到最喜歡的畫作,劉素文提及《嶺南風情——木棉 芭蕉 雞蛋花荔枝》,稱讚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林藍以「沒骨法」的技巧,生動地繪畫四種代表嶺南的豐物,非常具有觀賞性。沈平則向記者推薦《永不休戰》這幅畫作,大讚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前主席湯小銘成功將魯迅以筆作匕、戰鬥到底的特質展現出來。

同樣喜歡魯迅的,還有立法會議員馬逢國。他認為,藝術家能夠通過作品將時間凝結,很有感染力,而且自己特別喜歡魯迅為國為民的精神,尤其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名言一直在激勵他投身社會服務。馬逢國說,自己過往經常到不同展覽,觀賞名師大家的作品,對自己而言,最深刻的反而是展覽內的歷史資料,透過圖片、文字等方式,讓觀眾回顧廣東美術從上世紀20年代至今的重要時刻,體現內地與香港血濃於水的關係。他希望市民觀賞畫展後,既能提升對藝術的欣賞能力、還可以增加對中國繪畫大師的認知,從中感受到他們通過作品,將自己、社會以至國家連結在一起。
藝術發燒友盧先生聯同幾位朋友到場支持,形容現場許多畫作的作者都是耳熟能祥的,證明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是具有代表性的美術展覽。他又稱讚,策展方系統性地將整個廣東美術發展表達出來,令人印象深刻。
周小姐說,自己很喜歡藝術畫作,特別是展覽正門的迎客松,代表黃山的「天下第一松」。除了展品豐富外,她還提到,展覽設有廣東美術發展的時間線,自己很佩服以前的畫家在當時環境較為惡劣的時間都可以堅持創作。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展出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等嶺南名家百餘件經典作品。正如主辦方所說,這場藝術盛宴,既是對廣東美術百年革新歷程的深情回望,更是以藝術為媒,續寫粵港文化同源、大灣區文藝共榮的時代篇章。值得一提的是,適逢今年是慶祝抗戰勝利80周年,展覽亦設置專門板塊,與香港市民共同回顧救亡圖存的烽火歲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