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實習記者 宛辰歌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副研究員潘圓圓接受香港文匯網採訪時表示,美國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核心目的是維護其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優勢地位。美國將中國視為技術競爭對手,認為華為在5G、芯片等領域的突破可能挑戰其領先地位。從限制華為手機到封殺TikTok,美國試圖通過遏制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來保障自身利益。

除限制鎵、鍺等關鍵材料出口外,中國正通過《反外國制裁法》、《阻斷法》和不可靠實體清單等等法律工具構建反制體系。潘圓圓建議,中國企業可依法在美國提起訴訟,同時加速國產替代,強化與新興市場的技術合作,以打破封鎖。

潘圓圓表示,美國不僅限制本國企業對華芯片出口,還施壓盟友加入圍堵。專家認為,這種行為是科技問題政治化的典型表現,反映出美國競爭力下降和保護主義抬頭。若美國仍具絕對技術優勢,本可通過市場展開公平競爭,而非依賴行政手段。此外,美國的單邊制裁可能適得其反,促使中國與歐盟、東盟等加強合作,阻礙美國的創新,降低美國企業的利潤,從根本上削弱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

潘圓圓認為,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在於龐大的市場需求,優良的性價比也使得中國芯片有較大的市場空間。美國的封鎖使得國產芯片獲得了更多機會和銷量,中國中低端的芯片生產商有經驗積累,並逐步向高端突破。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芯片提供了除西方壟斷外的另一選擇,有助於降低技術依賴,促進全球供應鏈多元化。

相關閱讀:

專家:美封禁華為芯片 損人不利己終將失敗

責任編輯: 宋得書